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2篇
  18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BA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抗寒性。为了进一步明确6-BA诱导水稻抗寒机制,对6-BA及低温 诱导水稻的过氧化氢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过氧化氢酶可受6-BA诱导,并且在提高水稻抗寒力 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黔江烟区烤烟新品系HN2146的最佳移栽期,为黔江烟区丰富种质资源和科学移栽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为对照,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不同移栽期(较当地常规移栽期提前5 d、当地常规移栽期和较当地常规移栽期延后5 d)对烤烟新品系HN2146主要生育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烤烟新品系HN2146于当地常规移栽期移栽,烟株的长势最好,最大叶面积、单株有效叶数等农艺性状表现最佳。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更好,其上部叶和中部叶总糖含量、糖氮比和糖碱比更接近优质烟叶范围,分别为34.41%、12.89、16.67和31.58%、15.31、20.41。同时,烟叶产值及产量均达最高,分别为51 786.38元/hm2和2 691.60 kg/hm2。【结论】从品质、产量及其所构成的性价比角度考虑,在黔江烟区烤烟新品系HN2146采用当地常规移栽期移栽即可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提高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3.
甘蓝两种SRK短截蛋白的体外表达及其与THL1作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S–位点受体激酶(SRK)上与类硫氧还蛋白1(THL1)作用的氨基酸区域以及两者间作用方式,依据SRKE1上功能域分布构建了两种SRKE1短截体原核表达质粒pGEX-SRKE1A和pGEX-SRKE1B,分别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了可溶性表达。通过体外孵育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对SRKE1A、SRKE1B与THL1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SRKE1A和SRKE1B均可与THL1结合,明确了THL1与SRK相互作用并不依赖于SRK激酶活性。两类SRK等位序列间比对结果表明Cys在两类SRK间的保守性存在明显差异,推测两类SRK材料亲和性的差异可能与Cys保守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烤烟产值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在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开展大田小区试验,设置1100/667 m2、1050/667 m2、1000株/667 m2等3个种植密度处理T1、T2、T3(即行距都为115 cm,株距分别为52 cm、55 cm、58 cm),比较其烟株生育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化学...  相似文献   
5.
一种高效稳定的甘蓝染色体制片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高效稳定的甘蓝根尖染色体制片新方法,该方法结合传统的压片法和去壁低渗法优点,制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良好,形态特征清晰,背景干净.制片可应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带、荧光原位杂交,以及显微切割等细胞遗传学操作.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一种高效可靠的芸薹属植物核型分析方法,以甘蓝(Brassica oleracea)和白菜(B.pekinensis)为材料,提取甘蓝基因组DNA用地高辛标记为探针,提取白菜基因组DNA作为封阻剂,对甘蓝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甘蓝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均显示出了特定的原位杂交信号,依据信号特征成功地将甘蓝9对染色体进行了精细的分型.为甘蓝等小型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提供了一条可行且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甘蓝自交不亲和基因MLPK与SSP的FISH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FISH技术, 对自交不亲和基因MLPK与SSP在甘蓝有丝分裂前中期染色体、减数分裂早粗线期染色体以及伸长DNA纤维等3种分辨率水平的靶DNA载体上进行物理定位。结果表明, 在有丝分裂前中期, MLPK探针信号位于一对近中着丝粒同源染色体的短臂中部, 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约为53.41±3.16;SSP探针信号位于一对具有随体的近端着丝粒同源染色体的长臂端部, 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约为78.36±4.26。综合3种载体上的FISH结果表明, MLPK与SSP在甘蓝染色体组中可能都只有一个同源序列座位, 具有在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单拷贝性。重复FISH杂交表明, MLPK与5S rDNA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依据Armstrong的核型分析标准, 初步判断MLPK与SSP分别位于甘蓝的2号和7号染色体, 与S位点不存在连锁关系。另从比较基因组学角度对定位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中ARC1和上游因子SRK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证实该相互作用,以甘蓝E1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扩增ARC1的编码序列, 构建ARC1原核表达质粒pET43.1a-ARC1,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通过SDS-PAGE检测该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共沉淀原理及pET43.1a-ARC1融合蛋白序列中的6×His标签与Ni+结合的特点建立了体外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并用该方法对ARC1与SRK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体外ARC1能与SRK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体,这为深入分析ARC1与SRK相互作用机理以及探讨ARC1与下游传导元件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鉴别单、二倍体酵母菌株。[方法]分析了2种倍性酵母茵的特征及其联系,对酵母茵体进行美兰染色、产孢后子囊孢子的番红染色以及低温特殊处理,对单、二倍体酵母进行区分与鉴定。[结果]酵母菌株经美兰染色后能清晰观察到两者的活性及其茵体大小的差异;产孢后的二倍体菌株,子囊孢子被染成红色,菌体为蓝色,而单倍体菌株只有蓝色的茵体;低温处理后,在长有单、二倍体混合茵株的平板上,二倍体的茵落明显大于单倍体。[结论]单、二倍体酵母茵在形态上、遗传上和生理上存在很大差异。可以借助一些辅助试验很好地把它们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和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以甘蓝自交不亲和系E1和F1柱头cDNA为模板扩增SRKE1和SRKF1基因,以花药cDNA为模板扩增SCRE1和SCRF1基因.经序列比对首次证明E1和F1材料分别为S28和S7单倍型.经三维结构分析,预测SCRE1上C5-C6和C7-C8之间氨基酸序列决定SCRE1的单倍型特异性,SRKE1上TNNSFYSRLKVS序列决定了SRKE1的单倍型特异性,并对两者相对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住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