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33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Brookston粘壤土为研究对象,测定免耕(NT)、秋翻(MP)和牧草连作(BG)管理下特定团聚体(0.25~0.5 mm,1~2 mm)中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与动态变化.探索耕作方式对团聚体中SOC数量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P和NT土壤相比,BG土壤团聚体SOC含量较高,且较为活跃;与MP相比,NT方式下团聚体的SOC含量较高,且随着团聚体粒径增大SOC含量增加; NT方式下团聚体中的SOC更加活跃;两种团聚体中SOC的稳定性随耕作方式变化而不同,长期NT下没有显著差别,长期MP下1~2mm团聚体较0.25~0.5 mm团聚体稳定.  相似文献   
2.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千粒重和每穗粒数有一定差异的7个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2个产量构成因素——千粒重和每穗粒数的遗传。结果表明,扬麦11千粒重和宁麦9号每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且宁麦9号具有控制每穗粒数较多的显性基因。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每穗粒数的遗传符合加...  相似文献   
3.
杨学明 《土壤与环境》2000,9(4):311-315
大气CO2浓度急剧升高与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最令人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农业具有作为大气CO2源和库的双重潜力。鉴于多年的小耕、免耕和合理轮作等农业管理措施已明显增加北美土壤有机碳含量,美国和国拿大两国土壤学家认为这里的土壤已从大气CO2的供体转变为固定大气CO2的库。美加两国将在今后20a内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11亿t,这相当于两国在京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承诺到2008至1012年减少CO2排放量的15%。因此,北美土壤学家和政府有关部门正积极争取将土壤固碳纳入全球瘟室效应气体控制公约的国际谈判桌上。中国土壤固碳潜力较美加两国要大,采用少耕、免耕、作物桔杆还田及引进覆盖作物等农艺措施不仅恢复中国退化中的土壤肥力,也将在未来的温室效应气体控制谈判中保护中国发展中的工业。  相似文献   
4.
土壤细颗粒对有机质的保护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细颗粒(<20μm或<50μm)对土壤有机质的保护能力,详细阐述了土壤储存细颗粒态有机质的能力模型及其意义,探讨了影响土壤细颗粒对有机质的保护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客观评价多点试验中小麦新品种(系)籽粒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试点辨别力,探明适合江苏省小麦多点鉴定试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江苏省淮南区试A组15个小麦品种(系)和淮北区试C组14个小麦品种(系)分别在12个试点的籽粒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组试验中,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环境效应分别占淮南和淮北处理平方和的89.55%和70.71%,基因型效应分别占3.10%和12.89%,互作效应分别占7.35%和16.19%。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中两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分别解释了淮南60.54%和淮北56.53%的互作平方和。在本年度特定的气候条件下,15个淮南小麦品种(系)中,宁红1479、金丰1701和盐麦0816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4个淮北小麦品种(系)中,保麦1702、淮核16174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2个试点中,淮南以南通、扬州和金湖试点的分辨力最强;淮北以响水、徐州和宿豫试点的分辨力最强。由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分析可知,两组试验的高产品系对某些试点具有特殊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赤霉酸处理对小麦Rht12矮秆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赤霉酸对主茎和分蘖的作用是相同的。拔节期赤霉酸处理促进第1至第4节间伸长,第5节间缩短,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和穗粒重增加,熟相改善,处理浓度越高,与对照的差异越大。开花期赤霉酸处理对穗粒数和后期熟相没有作用,使千粒重略减。拔节期高浓度的赤霉酸处理对千粒重和熟相的改善作用为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 9号的特征特性及能充分发挥其品质特性的江苏淮南地区的生态条件。发展专用小麦 ,不仅要有优质品种 ,还要有适宜的生长环境。除此以外 ,对优质专用小麦进行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给改进实验室馒头制作和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以3种弱筋面粉(市售美玫牌面粉;磨自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生选6号的面粉)为基础粉,采用响应面法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酵母、糖、起酥油和泡打粉含量对南方馒头加工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南方馒头感官得分与因素变量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该模型回归显著。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南方馒头加工中的最佳辅料配比条件为:酵母含量1.0%、糖含量15.0%、起酥油含量1.8%、泡打粉含量1.0%。在此配比条件下,3种弱筋粉制作南方馒头的感官得分预测值分别为86.5、88.3和84.5分,验证值分别为86.1、87.8和83.7分,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只有0.46%、0.57%和0.95%。  相似文献   
9.
糯性普通小麦的选育及其淀粉品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小麦胚乳淀粉一般由20%~30%的直链淀粉和70%~80%的支链淀粉组成。在自然界,大多数禾谷类作物,如玉米、水稻、高粱等均存在直链淀粉含量几乎为0的糯性类型。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自然界存在糯性小麦。由于小麦淀粉的构成及品质与面条品质关系密切,在发达国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的产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麦区1991~2005年审定推广的73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1)品种间产量水平的差异很大,产量变幅为3 237.5~6 644.7 kg/hm2,平均产量4 945.9 kg/hm2;与对照相比,平均增幅6.66%。(2)不同省份间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安徽、湖北和浙江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分别比江苏小麦品种低3.45%、7.03%和34.90%。(3)“九五”和“十五”期间审定品种的产量水平分别比“八五”期间提高了21.89%和15.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