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0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菌液体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珍稀药用真菌桑黄菌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分相对简单的1号液体培养基有利于桑黄菌的生长,pH值以6.50为宜或采用自然pH,培养基装量以摇瓶体积的60%-65%为宜,一级种菌龄以7d为宜,还可以向摇瓶中添加玻璃殊等使菌丝分散,促进菌丝断裂和增殖。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对冰糖橙(Citrus sinensis)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土壤类型、海拔、农事管理和树龄(10 年以上)均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了高品质(H)和普通品质(N)橙子树根围土壤化学性质差异,以及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差异,并探讨了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橙子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H组橙子树根围土壤中全钾含量显著高于N组土壤,有效锰含量显著低于N组土壤;此外,H组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和20~30 cm土层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N组相应土层土壤。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两组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并无显著差异,但部分细菌和真菌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生了变化: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纤线杆菌科(Ktedonobacteraceae)等细菌类群与丛赤壳科(Nectriaceae)、枝孢菌科(Cladosporiaceae)和葡萄穗霉科(Stachybotryaceae)等真菌类群在H组土壤中显著富集。通过PLS-PM对比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群落对橙子品质的影响,发现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对橙子品质影响较小;土壤化学性质(主要是全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量元素(主要是交换性镁含量)对橙子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整体上表现为正效应,土壤微量元素整体上表现为负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橙园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先贵 《土壤》1991,23(4):210-213,197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土壤微生物学的国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VA菌根对植物耐旱、涝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林先贵  郝文英  施亚琴 《土壤》1992,24(3):142-145
以黄淮海壤质黄潮土为供试土壤,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VA菌根侵染白三叶草的影响以及菌根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在所有水分处理中,接种VA菌根后,可促进菌根的侵染和植物对氮、磷的吸收,增加植物的生长量,并显著地增强了白三叶草的抗旱能力。干旱条件下,VA菌根的侵染、菌丝的发育均良好,而过高的水分不利于菌根的侵染和菌丝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兰科菌根真菌对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瑞蕊  施亚琴  林先贵  张宁  汤卫国 《土壤》2004,36(6):658-661
从野生球花石斛(Dendrobium thyrsiflorum)根系中分离到Dt1、Dt2、Dt5、Dt6、Dt7、Dt8 共6株真菌,将其接种到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和球花石斛组培苗的根系上,定期测定石斛苗的株数、株高、叶数、新芽数等指标,并与不接种的石斛苗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t5号和Dt8号真菌的接种效果最好,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生长均良好,株数增多、株高增加、落叶减少,新芽和新根萌发,因此它们对于石斛组培苗的成功栽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尖镰孢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是一种寄生兼腐生的土传性植物病原真菌,这种真菌除引起棉花枯萎病,严重危害棉花生产外,还能侵染大豆、烟草、花椰菜等40多种作物1),以及多种杂草[6]。因此,该种真菌既能在受侵染的棉花植株体内繁殖蔓延,也能在其它宿主体内生存,并随同作物残体进人土壤中以腐生方式生活,或以厚垣抱子等休眠结构维持其生命。  相似文献   
7.
2014年11月以来,三亚大量移植糖棕大树,应用于城市"双修"、"双城"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该文根据近几年来的糖棕移植养护实践经验,总结糖棕在三亚地区的移植和养护管理技术,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玉米-小麦轮作免耕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分布、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翻耕处理相比,免耕潮土中大于250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增加(p0.05),50~2μm粒级团聚体显著减少(p0.05),250~50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没有明显变化;大于250μm和250~50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p0.05),50~2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变化,250~50μm粒级取代50~2μm粒级成为对土壤有机碳总量贡献最大的团聚体。BIOLOG测试结果表明,免耕和翻耕两种措施下不同粒级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且免耕处理250~50μm和小于2μm两个粒级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活性显著低于翻耕处理(p0.05)。结果显示,免耕有利于小粒级团聚体向大粒级团聚体方向聚合,大于50μm粒级团聚体固持的有机碳增多,其中持碳最多的250~50μm粒级团聚体的微生物碳代谢活性下降,故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升高。  相似文献   
9.
人工纳米材料对植物—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纳米产品的广泛使用,人工纳米材料(ENMs)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整合了ENMs的毒性机制,综述了ENMs对植物和微生物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鉴于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概述了植物和微生物对ENMs生态效应的反馈作用,揭示了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影响ENMs对植物-微生物体系的生态效应。因此,将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作为一个整体是全面评价ENMs生态效应的关键,也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方法和技术等方面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后研究中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桑黄菌糠水提液叶面喷施对小青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提取液S2叶面喷施促进小青菜的生长,光合作用增强,小青菜品质提高,产量比清水对照提高7.8%; 高浓度的水提液S0喷施小青菜,对其生长不利。低浓度的水提液S2与NPK营养液混合喷施效果最好,产量比清水对照提高26.3%,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