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水分胁迫改变水稻生长形态、组织结构与生理代谢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试验结果间颇有差异。在以往水分胁迫的植物效应研究中,往往只讨论水分胁迫处理本身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少涉及处理前水稻生长环境的影响。至今尚未见有作物对全程和阶段性非充分灌溉反应差异的试验报道。本研究拟通过作物体对水分胁迫较为敏感的叶片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叶片气孔阻抗和光合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抽穗后(即阶段性)与全程非充分灌溉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为发展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分及铵、硝营养对水稻幼苗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 PEG模拟水分胁迫,研究武育粳3号水稻幼苗生长状况以及在水分胁迫下对不同NH4+-N / NO3--N质量比例(100/0、75/25、50/50、25/75、0/100)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模拟水分胁迫后水稻幼苗生长对不同的NH4+-N/NO3--N处理反应不同,水稻对NH4+-N和NO3--N的吸收发生显著改变,水稻幼苗更偏向于吸收NO3--N营养,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其对总氮和NO3--N的吸收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对稻田渗漏液DOC含量及土壤Cd活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稻田渗漏液DOC含量及重金属污染土壤Cd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稻田渗漏液的DOC含量,提高了土壤Cd的活度.稻田渗漏水DOC的浓度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大.秸秆还田增加了Cd随稻田渗漏水的流失,使得稻田土壤Cd全量、有效态Cd量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部分处理降低幅度达显著水平.本试验条件下由于较多的秸秆还田影响了水稻生长,使水稻植株Cd浓度、累积量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秸秆还田0.5%处理的水稻植株Cd浓度、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5.10 mg·kg-1、1 858.1 μg·pot-1.  相似文献   
4.
采用PEG模拟水分胁迫、根系烫伤处理和0.5 mmol.L-1HgCl2处理等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比(9∶1、5∶5、1∶9)NH4+-N/NO3--N营养对水稻幼苗生长和水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NO3--N比为5∶5处理的水稻生物量最大,水分胁迫条件下,1∶9处理的水稻生物量最大;根系烫伤处理后,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NO3--N比为9∶1、5∶5、1∶9处理的水稻吸水量分别降低26.5%、24.1%、36.3%,而水分胁迫条件下,各处理分别降低30.6%、23.9%、21.0%;加HgCl2处理后,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NO3--N比为9∶1、5∶5、1∶9处理的水稻吸水量分别降低47.1%、46.3%、31.8%,而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各处理分别降低46.6%、42.4%、23.5%。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NO3--N比为9∶1处理的水稻光合速率最高,5∶5处理的水稻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最低;水分胁迫后,9∶1、1∶9处理的水稻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比正常水分处理降低,而5∶5处理的水稻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较正常水分处理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氮条件对水稻苗生长及伤流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为探明不同水分供应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苗及伤流液的影响,设正常水分及50 g/L PEG模拟水分胁迫和3种不同质量比例的NH4+-N/NO3--N(9/1,5/5,1/9)氮素营养处理,测定了水稻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根系活力及根基伤流量。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促进水稻根系平均直径增大,有利于水稻地上部物质累积;NO3--N则使水稻根系总吸收面积增大,促进根系物质累积;NH4+-N/NO3--N为5/5处理的水稻活跃吸收面积最大,活跃吸收面积比亦最高。水分胁迫条件下,NH4+-N/NO3--N为5/5的处理更有利于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NO3--N有利于水稻鲜重和干重增加,促进根系平均直径增大,水稻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均随NO3--N供应比例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正常水分条件下,水稻幼苗白天的耗水量随NH4+-N/ NO3--N比例降低呈下降趋势,水分胁迫条件降低了水稻对水分的吸收。水分胁迫显著降低各处理水稻伤流量,正常水分条件下,NH4+-N/NO3--N为5/5处理的水稻伤流量最大;水分胁迫后,9/1处理的水稻伤流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包膜对有机肥养分释放动态的影响,提高肥料利用率。[方法]设置有机肥料包膜与不包膜两个处理,研究包膜工艺对商品有机肥养分释放和渗漏的影响。[结果]未包膜有机肥土壤渗漏液中硝态氮日累积含量第3天左右急剧增加,第8天后趋于平稳,总体上高于包膜处理。包膜有机肥处理土壤渗漏液中硝态氮日累积含量在第3天、第11天均明显增加。未包膜有机肥处理土壤渗漏液中铵态氮、无机磷的日累积含量与包膜有机肥处理相差不大。包膜有机肥处理与未包膜有机肥处理前8 d的土壤渗漏液中钾日累积含量显著增加,10 d后无明显差异,但都显著高于空白处理。[结论]包膜有机肥与未包膜有机肥在养分释放特性上存在差异,包膜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有机肥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0、30、60、90 g·kg~(-1))污泥蚓粪的沿海滩涂土壤对玉米生长及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污泥蚓粪施用量的增加,玉米株高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施用污泥蚓粪处理(30、60、90 g·kg~(-1))玉米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7.4%、68.5%、82.6%;施用污泥蚓粪处理显著增加滩涂土壤全量铜和锌;随污泥蚓粪用量的增加,酸溶态和可还原态等活性态镉、铜、铅、锌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玉米植株各部位锌含量、茎叶部铜含量也呈上升趋势;施用污泥蚓粪对土壤及玉米植株各部位镉、铅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逐渐增加,温室效应逐渐增强,导致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系列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导致我国的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承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CO2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不仅是全球气候治理、保护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需求,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内在需求。实现中国碳中和战略的两条根本路径是“减排”和“增汇”。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蚯蚓粪在有机肥堆肥发酵过程中覆盖除臭的作用效果,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用量蚯蚓粪对氨气和硫化氢的吸收、去除效果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蚯蚓粪对以氨气和硫化氢为代表的臭气的吸收效果良好,且随着蚯蚓粪添加量的增加去除效果提高。在模拟覆盖深度0~25 cm范围内,蚯蚓粪对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与蚯蚓粪模拟深度成正比,覆盖深度达到25 cm时,蚯蚓粪对这2种气体的去除率均达到近100%。与新鲜的蚯蚓粪相比,陈放15 d的蚯蚓粪与经高温灭菌后的蚯蚓粪的除臭效果没有显著改变。生产条件下,覆盖5cm左右的蚯蚓粪,对包括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在内的臭气去除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活污泥、牛粪和中药渣3种有机物料作为有机肥源改良新围垦滩涂土壤,对改良过程中黑麦草的生长及滩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活污泥、牛粪和中药渣均能改善新围垦滩涂土壤的理化性状,降低滩涂土壤pH及盐分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滩涂土壤氮、磷养分的供应,且促进所种植物黑麦草的生长。在这一试验条件下,生活污泥用量75t·hm-2处理促进黑麦草生物量累积的效果最好;对黑麦草根系生长的促进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生活污泥、牛粪、中药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