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科学   38篇
  23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判别苹果果形的对称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果形的自动判别与分类是实现苹果分级自动化的关键一步,而对称性是描述苹果果形的一个重要特征。针对果形对称性判断的相对模糊性,提出了一种用模糊技术格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苹果果形判别的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可行且判别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现代通信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温室产业进一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信息的远程采集、实时处理与控制提供了重要支撑。越来越多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集成了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建立了高效的管理系统。本文从有线和无线分类角度对目前较常见的现代通信技术进行阐述,对各种通信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优势与局限性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当前较常用的几种现代通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种土壤电导率测量方法的数学建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针对一种土壤电导率的测量方法——“电流—电压四端法”,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该方法的测量原理,建立了对应的数学模型。关于Wenner分布、Schlumberger分布和 Polar dipole分布3种测量组态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也通过实验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视觉系统中图像外边缘检测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图像外边缘检测的2种新方法:邻域灰度检测算法和模板检测算法。利用新方法对水果图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测边缘能力都很强,检测出的边缘清晰,连续,边缘图像点有充,阮须进一步细化处理。该方法处理图像面积小于传统方法的1/2,检测速度快,适合计算机视觉进行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5.
便携式土壤电导率测试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电流-电压四端法的便携式土壤电导率(EC)在线测试仪的开发情况。该测试仪包括土壤电导率传感器、控制与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等。传感器有4个电极,2个用于向土壤中输入恒流,另外2个用于检测与土壤电导率密切相关的电压降;控制与数据采集器把传感器产生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计算并显示电导率;计算机应用软件把接收到的数据存入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在实验室土槽内对该测试仪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电导率仪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传感器输出电压与电导率仪测量值变化趋势一致,采用多种非线性数学模型对各组数据进行了曲线拟合,结果均在幂函数模型上获得最佳回归,测定系数(R^2)大于0.99。  相似文献   
6.
一种土壤电导率实时分析仪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了一种适合我国较小地块应用的便携式土壤电导率实时分析仪,室内性能试验表明,探针在Wenner组态和Schlumberger组态条件下,仪器输出电压与土壤电导率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Schlumberger组态某结构下,传感器获得了最高的测量精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建模,采用的3个模型分别是幂函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和指数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幂函数模型具有最优的预测结果,模型测定系数达到0.994.幂函数模型的常数项与传感器结构有关,乘幂项则不随传感器结构参数变化,而受土壤质地、土壤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模型还需要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精细农业”发展与工程技术创新   总被引:174,自引:31,他引:143  
综述了目前国外“精细农业”实践的主要目标及其技术思想的内涵。着重围绕其主要支持技术发展,讨论了有关工程技术创新及推动我国开展试验研究的问题。针对目前国外对这一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基于GPS和GIS技术应用的作物生产系统精细管理方面,提出用“精细农作”的译名来表达。进入21世纪,基于知识和信息的“精细农作”技术思想,必将扩展到大农业经营的各个领域,推动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与知识化,逐步形成一个基于农业生物科学、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装备为主导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为建立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发展。中国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产出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2016年,粮食人均占有量445 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蔬菜人均占有量570 kg,水果人均占有量205 kg,禽蛋人均占有量是美国和欧盟的近两倍;肉类、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基本接近美国水平。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农  相似文献   
9.
基于GPS和GIS的土地整理现场调查技术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该文研究针对土地整理传统现场调查方法存在定位难、测量难、记录难等种种问题,围绕土地整理项目科学管理目标,将GPS技术、移动GIS技术进行集成,整合开发了一套支持土地整理现场调查的低成本、高效率、便携式、便利用的先进技术工具,为土地整理现场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先后在青海、北京、云南、广东、甘肃等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检查和占补平衡项目考核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大大提高了现场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复杂的现场调查工作变得更高效、更主动。研究及实践表明,对GPS、移动GIS技术进行整合开发是解决土地整理现场调查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可大大提高现场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斜率-截距校正算法的番茄营养液ISE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斜率-截距校正算法(SBC)解决离子选择电极连续在线测量电势漂移问题,结合Nernst线性模型预测无土栽培番茄苗期至果期营养液NO3-N、K+、Ca2+含量变化。结果表明:SBC校正算法可有效减少离子选择电极(ISE)电势漂移,提高线性预测模型重复性,校正后ISE响应斜率漂移范围不超过0.4 m V/decade,截距漂移范围可控制在1 m V以内。SBC校正算法可提高Nernst线性模型预测精度,NO3-N、K+、Ca2+含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从校正前的43.31%、38.46%、93.83%降至校正后的5.99%、7.44%、27.96%。校正后ISE可实现番茄营养液在线连续监测,反映营养液中目标离子含量变化。番茄花期养分吸收较活跃,NO3-N、K+、Ca2+含量分别下降45.19%、36.46%和27.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