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62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多效唑·甲哌 FEE7 微乳剂防止小麦倒伏和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二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0%多效唑·甲哌鎓微乳剂375 mL/hm2,可以显著抑制茎秆基部节间伸长,增加各节间充实度,其中赤霉素(Gas)和生长素(IAA)降低,可显著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和降低田间倒伏率.处理还协调了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增产幅度6.2%~28.6%.增产原因可能在于促进籽粒灌浆强,增加籽粒中内源Gas、IAA、细胞分裂素(CTKs)的水平,增强了籽粒库活性,同时促进茎叶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  相似文献   
2.
20%多效唑·甲哌Wong微乳剂防止小麦倒伏和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二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0%多效唑·甲哌鎓微乳剂375 mL/hm2,可以显著抑制茎秆基部节间伸长,增加各节间充实度,其中赤霉素(Gas)和生长素(IAA)降低,可显著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和降低田间倒伏率.处理还协调了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增产幅度6.2%~28.6%.增产原因可能在于促进籽粒灌浆强,增加籽粒中内源Gas、IAA、细胞分裂素(CTKs)的水平,增强了籽粒库活性,同时促进茎叶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  相似文献   
3.
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京冬6号和农大142为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对小麦产量器官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壮丰安处理调节了小麦穗的乙烯释放量和籽粒中 IAA,Z+ZR 等内源激素水平;加快了小麦籽粒乳熟中期以后的灌浆速度,可使穗数、结实小穗、穗粒数和穗粒重不同程度增加,表现一定的增产作用;收获后的种子经生物学方法测定,药效残留很少,正常施用对环境和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棉花品种间苗期钾吸收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和常规棉中棉所36、中棉所35三个品种苗期钾吸收效率的差异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钾浓度为0.5 mmol·L-1,可使棉花幼苗生长速率达到最高生长速率80%左右的条件下,中棉所35和中棉所41在6~7叶期的生物量和体内钾吸收量显著高于中棉所36.中棉所35的吸钾量多主要与其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大有关;中棉所41的吸钾量多可能是相对较大的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和相对较高的Imax综合作用的结果.中棉所36的Imax虽然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但体内钾累积量却比较低,这与其较小的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有关,该品种体内较高的钾浓度也可能对吸收产生反馈抑制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的苗期钾吸收能力与常规棉相比并不低.  相似文献   
5.
DPC与DTA-6复配对转基因抗虫棉苗期生长发育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无论浸种还是叶面喷施,与单独使用DPC相比,DPC与DTA6复配在促进转基因抗虫棉幼苗根长和侧根原基增加的同时,显著减弱了DPC对地上部生长的延缓作用,中棉所30下胚轴长度较对照仅缩短3%左右,中棉所30、新棉99B和sGK321的苗期叶面积均相当于对照的93%~94%,这可能与复配调节剂处理后转基因抗虫棉幼苗各部位的IAA浓度较DPC单独处理明显提高有关。DPC与DTA6复配还可显著增加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功能叶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垛叠程度,提高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化学打顶对南疆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以陆地棉品种中棉所49号为材料,于2008 -2010年在新疆阿克苏市开展了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2种打顶方式下棉花农艺性状、冠层特征、棉铃空间分布、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化学打顶后棉株高于人工打顶,但株宽、果枝长及叶枝长显著低于人工打顶,因而株型更紧凑、见絮期冠层透光性好.化学打顶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var.cerasiforme)侧根原基发生相关基因RSI-1在形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获得具超量侧根的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前景,研究分析了RSI-1基因在烟草(Nicotianatabacum)中超量、反义抑制和RNA干扰表达后植株形态及转基因植株内侧根发生相关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RSI-1超量表达后,植株株高下降,叶片数和分支数有明显增加,而RSI-1反义抑制和RNA干扰表达后植株形态及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和玉米素及核苷的含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推测RSI-1的表达可以促进植物分枝的发生,但其在高等植物中的同源性可能较低,利用该基因定向改造弱根系作物时还需结合根特异启动子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经过3年试验,研究了在花针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对花生产量、品质及器官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比较,DTA-6可显著增加荚果和籽仁产量,表现在单株干物质增加,饱荚数、饱荚重和籽仁重显著提高,秕荚数显著减少;DTA-6对籽仁中含油量具有促进作用,而对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同时DTA-6提高了花生的根系活力和根系伤流量以及根系的吸收和合成能力,提高了花生的结瘤性和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增效缩节胺(DPC~+)应用剂量对北疆早熟棉花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大田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陆早53号"为材料,设置450、750、1050 mL/hm~(2 ) 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剂量DPC~+对棉花株高、果枝台数、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随DPC~+剂量增加,株高和果枝台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但单株结铃有增加趋势,单铃重有降低趋势,各处理间纤维品质的差异不大。综合来看,中剂量750 mL/hm~(2 )处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生产中可根据棉花长势,在中剂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DPC~+用量,保证效益收益,持续提升棉花简化栽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化控对小麦后直播棉纤维品质的调控效应,以特早熟品种‘国欣早11-1’为研究材料,研究种植密度配合棉太金化控对小麦后直播种植方式下棉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逐渐降低,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受棉太金调控效应较为明显。低种植密度下上部棉纤维比强度高,棉太金施用量为1 170 m L/hm~2有利于中下部棉纤维比强度的提高。中高种植密度下棉太金施用量为1 170 m L/hm~2时,有利于棉株各部位纤维马克隆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综上,在密度为90 000株/hm~2、棉太金化控用量1 170 m L/hm~2时有利增强棉花整株的纤维品质,且有利于棉株上部和下部纤维马克隆值的优化,及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和成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