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7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弄清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本试验对从美国引进的水稻资源中发现的1份长护颖材料(暂时命名为Y93)的表型、遗传和基因定位进行研究。表型鉴定结果显示,在正常生长条件下,Y93表现为护颖发育异常,护颖长度明显大于颖壳长度,而千粒质量和糙米率极显著低于正常护颖品种9311。Y93与9311杂交,正反交F1均表现为正常护颖长度,F2出现护颖长度分离,长护颖植株与正常长度护颖植株比例为262∶803=1∶3.06(χ2=0.09P0.05=3.84),符合1∶3的孟德尔分离比,表明Y93的长护颖性状呈隐性单基因遗传。以Y93×9311 F2的262株隐性单株为定位群体,采用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法,将Y93长护颖基因(暂时命名为lsl)初步定位于水稻第7染色体上分子标记RM5344与RM3325之间,该基因与2个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8 cM和2.10 cM。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lsl可能为已发现的长护颖G1基因的1个新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
广东罗浮山土壤有机碳储量与组分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罗浮山不同海拔有代表性的10个土壤采样点进行剖面挖掘,采集0~20 cm、20~40cm、40~60 cm、60~8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POXC)含量、土壤有机碳的各组分含量及土壤基本理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罗浮山不同海拔各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及组分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罗浮山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集中分布在0~40 cm深度的土壤中,且0~20 cm SOC含量及储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SOC含量及储量、POXC含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均呈增加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SOC含量及储量、POXC含量、CF1和CF2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而CF3和CF4含量则反之;POXC含量、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与SOC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增加SOC积累是提高SOC各组分含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一个叶夹角变小、叶片短而直立的突变体ser(Short and erect)进行了植物激素敏感性试验和基因定位。激素试验结果表明,ser对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敏感而对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敏感性降低。遗传分析结果表明,ser的直立叶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ser控制。在ser×08CR578 F2群体中,利用分子标记将ser基因定位在水稻第5染色体长臂上的标记RM3437与RM5454之间,ser基因距离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3c M和1.5 c M;在ser×L604 F2群体中,ser基因定位于第5染色体上标记RM18504与RM1237之间,距离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5 c M和2.1 c M。在2个群体中,ser基因均与标记RM18532共分离。本研究为进一步精细定位与克隆ser基因奠定了基础,也为解析水稻叶夹角变化机制及选育高产理想株型水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4.
一种可分解式采集土壤整段标本的木盒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重建  秦海龙  卢瑛  姜坤  欧锦琼  阳洋  高玉洁 《土壤》2018,50(1):217-220
本文中介绍了一种可分解式野外采集土壤整段标本的木盒装置及野外具体操作使用流程。对比目前常用的标本采集装置,有如下优点:(1)上、下盖面板可以互用,简化了装置的制作过程,对于室内进一步制作标本而言,可以有效选择更加适合的一面作为土壤观察面,使用灵活;(2)装置的固定措施更加简易、快捷,固定得也更加牢固,整个过程不需使用钉子,也使操作人员免于受伤;(3)装土框与上、下盖面板可自由拆解,也容易拆解;(4)结构简单,制作简易、快捷,成本低廉,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基础上,从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概况入手,分析其生态补偿现状,研究其生态补偿原则及补偿方式,从制订绿色产业扶持政策、开展水源保护区整体规划、完善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加大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利益相关者对生态补偿的认知与参与等方面,提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平原不同种植年限土壤铁氧化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三角洲平原具有上千年的围垦历史,其土壤发生演变过程深受人为作用影响,开展此区域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铁氧化物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能够揭示人为耕种下土壤发生演变过程。以珠江三角洲平原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了滨海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和三角洲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及黏粒中全铁、游离铁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河流冲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发育土壤中游离铁(Fe_d)向土体下部淀积深度逐渐增加,黏粒中游离铁(Fe_(d(clay)))含量在水耕氧化还原层中呈减小趋势,而滨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Fe_d含量及淀积深度均有所减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滨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全铁(Fe_t)和游离铁(Fe_d)在黏粒中的富集程度呈增大趋势,而河流冲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发育的土壤Fe_t和Fe_d富集程度逐渐减小。土壤Fe_d与Fe_t、黏粒游离铁(Fe_(d(clay)))与黏粒全铁(Fe_(t(clay)))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全铁富集率(Fe_(t(clay))/Fe_t)、游离铁富集率(Fe_(d(clay))/Fe_d)均与Fe_(t(clay))、Fe_(d(clay))、黏粒铁游离度(Fe_(d(clay))/Fe_(t(clay)))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e_t、Fe_d、土壤铁游离度(Fe_d/Fe_t)、黏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Fe_(t(clay))/Fe_t与Fe_(d(clay))/Fe_d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铁氧化物在黏粒中的富集以Fe_d为主,且铁氧化物的富集程度受土壤黏粒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不同母质发育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集广东省主要成土母质(玄武岩、砂页岩、第四纪红土和花岗岩)发育的林地、耕地和园地土壤剖面各发生层土壤,测定了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CEC等理化性质,探讨了不同母质发育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玄武岩、第四纪红土、花岗岩和砂页岩发育土壤分形维数变幅分别为2.923 9~2.981 2,2.858 8~2.937 7,2.769 3~2.923 1和2.544 6~2.885 6;玄武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土壤颗粒分布分形维数与砂页岩发育土壤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增大的趋势,相同母质发育土壤的深层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接近一致。玄武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在不同深度土壤之间变幅较小,砂页岩和花岗岩发育土壤变幅较大。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负相关,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磷、速效钾、全铁、CEC、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土壤颗粒分布的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表征土壤肥力状况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施用香蕉茎秆(蕉秆)及其制备的生物炭对珠江三角洲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0.5%、1.0%和2.0%蕉秆和水稻秸秆(稻秆)及其生物炭后,土壤中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的组成,并采用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和平均重量比表面积(MWSSA)等评价团聚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珠江三角洲农田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占团聚体比例29.80%~52.52%;1~0.5mm团聚体次之,占18.19%~20.08%。2)施用1.0%、2.0%蕉秆和2.0%稻秆显著增加0.25 mm土壤团聚体总量,并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与不施用有机物料对照相比,团聚体MWD分别增加45.60%、62.37%和65.50%,GMD分别增加43.45%、55.34%和60.66%,D分别降低2.23%、2.32%和2.78%, MWSSA分别降低18.14%、20.09%和23.01%。3)MWD、GMD与 5mm、5~2 mm和2~1 mm团聚体所占比例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0.25 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 D、MWSSA与0.25 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与5 mm、5~2 mm和2~1 mm团聚体所占比例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4)综合主成分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施用2.0%和1.0%蕉秆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效果佳,均与施用2.0%稻秆没有显著差异,而施用蕉秆生物炭和稻秆生物炭短期内不能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蕉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鸭绿江口湿地首次发现大型黑嘴鸥繁殖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嘴鸥(Larus saundersi) 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中国鸟类红皮书中将其定为易危物种,现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近两年,一直认为全球黑嘴鸥数量在4000-5000只。 现有资料认为辽宁丹东地区的黑嘴鸥为零星分布。为证此言,笔者于2002年5月末至6月初历时两个星期,在鸭  相似文献   
10.
用甘蔗品种湖光1号,进行地膜覆盖、施用保水剂、覆盖地膜+保水剂和常规栽培(CK)4种保水措施的旱坡地甘蔗栽培试验,探究不同保水措施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甘蔗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效应,为旱坡地甘蔗抗旱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施用保水剂、盖膜+施加保水剂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地膜盖膜保墒效应显著,保水剂的保墒作用在降水量少时显著;与CK相比,3种保水措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甘蔗分蘖率、株高、茎径、单茎重、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盖膜处理显著增加蔗茎产量,但制糖品质降低;施用保水剂的蔗茎产量显著高于CK,但显著低于盖膜处理,制糖品质显著提高;盖膜+施加保水剂处理蔗茎产量与制糖品质都显著提高,效益最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