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7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364篇
林业   677篇
农学   430篇
基础科学   404篇
  402篇
综合类   3534篇
农作物   436篇
水产渔业   277篇
畜牧兽医   1919篇
园艺   675篇
植物保护   36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391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358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但草原资源本底不清,限制了草原的科学管理.按照牧区、半牧区、林区草原资源的差异性,分别选择典型县域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草地认定标准差异、资源自身空间上的重叠、精度差异等方面原因,三调初步成果与原有的调查资料草地面积总量和空间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国土三调初步成果的图斑区划和属性因子不能满足草原资源经营管理的需求,应在三调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区划和调查;草班和小班的区划要满足不同区域草原资源管理和经营的需要,调查内容包括类型、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笔者分析生猪区域变动的演进历程,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猪的生产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产省份由南方往北方扩散、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笔者构建了生猪发展模型,对影响生猪生产的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变迁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对中国生猪的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其次是市场因素,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减弱,未来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以优化生猪的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面积推广经济作物间套种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达到产业发展与生态循环利用同步的效果,此举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文章总结了桂林市推广间套种技术模式和成功的做法,指出了在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议为套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毛白杨核心种质的取样策略,在进行相应的遗传分析基础上,构建核心种质,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为毛白杨种质资源库建设、引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亦为其他树种核心种质构建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16对荧光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272份毛白杨和白杨杂种种质不同取样比例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根据期望杂合度,计算每个样品对总体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值,然后对所有样品根据贡献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通过比较贡献率最高的前50%、45%、40%、35%、30%、25%、20%和15%取样比例获得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期望杂合度(He)等,分析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确定其合适的取样比例。  结果  随着取样比例的降低,Ne、I和He值均在升高,均大于原始种质相应数值,而且He值均大于0.5,表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原始种质的He值小于0.5。按照25%取样比例,得到前68名种质,其中包含18份杂种种质以及所有省份选出的部分优异种质。所得到的Ne、I和He分别是2.761、1.094和0.539,均大于原始种质的相应值2.075、0.825和0.432。t检测结果表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表明这68份种质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可靠的代表性,可以作为核心种质。北京的种质与河北的种质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97;与山西次之,为0.990。  结论  毛白杨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比例是25%,最佳取样范围为20% ~ 40%,如果种质资源数目较大,可以适当降低至15%,如果基数较小,可以升高至45%。He、Ne、I等均表明这些核心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种质遗传变异丰富,聚合了亲本的优良等位基因,首次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杂种种质是毛白杨遗传改良的重要育种资源。建议相关部门或者育种者要高度重视白杨杂种种质的收集、保存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对哺乳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初生重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犊牛5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头。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3 g/(头·d)的酵母多糖。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Ⅲ组犊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犊牛各阶段干物质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Ⅲ组最高;添加酵母多糖对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均无显著影响(P0.05)。2)Ⅲ组犊牛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Ⅱ、Ⅲ、Ⅳ组犊牛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均低于Ⅰ组。4)Ⅲ、Ⅳ组犊牛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犊牛血清葡萄糖、白蛋白、尿素氮含量各组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Ⅲ组犊牛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犊牛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综合分析表明,哺乳犊牛饲粮中添加酵母多糖可促进犊牛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降低犊牛腹泻率。在本试验条件下,哺乳犊牛饲粮中酵母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2 g/(头·d)。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研了甘肃省青稞产业的发展现状,简要阐述了甘肃省青稞产业的现状以及青稞的经济价值,分析了青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加强青稞科技研究开发投入、加快青稞种植基地建设力度、研究推广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加快青稞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积极培育青稞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连杆轴瓦与衬套多样选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连杆轴瓦与衬套维修质量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凌源市是日光温室黄瓜主产区,黄瓜生产技术成熟,产量稳定。本文主要从品种选择、棚室消毒、整地定植、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植株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日光温室黄瓜绿色生产技术,以期为日光温室黄瓜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传染病。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障碍,全身虚弱、僵硬、跛行。1流行病学1.1流行情况牛流行热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就有发生流行的记载。据资料统计我国南方及北方几省区于1977~1991年有4次大流行,累积病牛1300多万头,发病率为14%,死亡10万余头,死亡率占发病牛的0.726%。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扩散迅速,牛群大批发病,使奶牛产量和奶的品质明显下降,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病牛因体弱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是…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原菌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Sequeira(1978)的定义,"植物一病原物识别(recognition)是发生在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早期的一种特定事件(specific event),可以启动(trigger)寄主多方面的快速反应,其后果或是促进、或是抑制病原物的进一步生长(即互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定义规定了"识别"的3个主要特征:(1)"制动"作用,识别相当于互作的"开关"或"制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