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7篇
  13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水节能型日光温室气候适应性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试验观测得出:天水节能型日光温室作物生产季的平均气温为13.3—16.6℃,0—20cm地温为13.1—17.0℃,相对湿度为69%.89%。全年光、温条件最差的1月其温室平均气温为8.9℃(8—9时)-17.2℃(13—14时),地温为11.2℃(9-10时).14.5℃(17-18时);冬至前后一整月日平均光照强度2.33万Lux。晴天条件下,温室气候基本能够满足喜温蔬菜作物对气象条件的需求。根据对不同天气类型温室气象条件分析,并结合生产季温室作物光温生产潜力的估算,基本掌握了温室生产季不利的天气和气候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天水节能型日光温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Waterresource)指属于地球水圈的液水系统,包括大气圈中的水汽,由空中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 甘肃省属于水资源贫乏区,为生态压力缺水地区之一(注:即使无人居住也是生态失衡地区).陇东南部的天水市境内水资源总量也不丰富,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低,加之农业生态基础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量日益增大,城市以取用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的势头不减.境内河谷积层较薄,市区地表水己遭到严重污染,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冬小麦的生长及水分利用特点,依据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冬小麦生育期物候观测资料,建立了估算水分适宜性的水分适宜度模式,分析了天水市冬小麦生长期间的水分适宜性。[结果]水分适宜度模型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冬小麦的水分适宜性动态变化及与产量的关系。从1981~2006年,冬小麦冬前生长期的水分适宜度上升明显,以每10年0.02的速度上升;越冬期的水分适宜度逐年降低,以每10年0.01的速度下降。[结论]冬小麦的越冬期和拔节生长阶段水分的适宜性最好,旺盛生长阶段的水分适宜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甘肃胡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81—2000年甘肃全省71站点胡麻产量和生长期(4~10月)气象资料,用EOF、小波分析和积分 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胡麻产量的时空特征,以及不同气象因子对胡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产量分布 由北向南依次递减;在降水量变化一定的条件下,胡麻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变化一定的条件下,胡麻 产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适时早播可避免胡麻籽粒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为适应气候变化,应积极试验扩大复 种面积,提高商品量。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子午岭林区生态气候效应特征,利用子午岭林区太白镇气象站气候资料和周边非林地华池县和庆城县气象站同步观测资料,分析月气象要素的年变化曲线和资料序列方差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各月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周边地区,林地5、7、9月降水量及4-9月降水时间和空气湿度明显多(大)于周边地区,林地盛夏(6-8月)月平均蒸发量明显偏小,表征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地的生态气候效应具有明显的冷凉、湿润和水分利用率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鉴别人类活动,特别是气象观测环境城市化对气温变化趋势和定量变化的影响特点,以达到客观分析气候变暖的目的,笔者利用1952-2009年西峰、平凉与1968-2009年环县气温资料,以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的西峰基准站1997年观测环境明显城市化为界限,通过计算分析气候趋势系数和线性回归方程倾向率等,判别城市热岛效应对西峰站气温序列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西峰基准站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变暖趋势比平凉和环县更为明显;西峰年平均最高气温在南北方向上与平凉和环县比较,并无一致性显著影响。西峰站年平均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比平凉站、环县增加0.051℃/10 a、0.111℃/10 a;西峰站年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比平凉站、环县站增加0.279℃/10 a、0.478/10 a;就年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倾向率而言,与环县相比,城市化环境对西峰具有一定的影响,西峰与平凉站相比无明显差别。关键词:观测环境;城市化;气温;均一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姚小英  蒲金涌  杨小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16-12618
运用天水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8年温度极值及相关天气现象资料,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该地年平均最高气温以0.36℃/10年的速度升高;年平均最低气温以0.40℃/10年的速度升高。增温幅度最大的时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最低气温≤0℃的日数以0.33d/年的速度递减;年平均最低地表温度以0.44℃/10年的速度增加;年极端最低地表温度以1.40℃/10年的速度增加;年结冰日数以0.33el/年的速度减少。温度极值及相关天气现象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种植业的布局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天水市近50年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天水浅层地温的影响,利用天水市1963—2012年0~20 cm各层逐年、逐月平均温度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变异系数、九点二次平滑、Mann-Kendall检验以及Yamamoto检验法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地近50年浅层地温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天水浅层各季节及年平均地温均呈显著性升高趋势。年平均地温升幅在(0.02~0.47)℃/10 a间;季平均升幅在(0.17~0.47)℃/10 a间。冬季浅层地温变异系数较大,夏季变异系数最小。各浅层平均地温的年际变化特征也为上升趋势。经历了“冷—暖”的演变过程。20世纪60—90年代初期为偏冷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地温为偏暖阶段;21世纪以后呈下降趋势。各浅层平均地温在1993年前后均发生了突变,5 cm、20 cm平均地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甘肃黄土高原土壤水分预测及旱情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了土壤水分的消退试验,根据试验数据,揭示了土壤水分的消退规律.结果表明,从最适宜土壤湿度的上限开始,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消退为对数曲线.从最适土壤水分含量的上限到下限需5 d时间,土壤失水速度为13.4 mm/d;从轻旱上限消退至严重干旱需20 d时间,土壤水分散失速度为3.9 mm/d.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预测模型及土壤干旱预警模型,经不同降水年型土壤水分实测值的检验表明,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准确率较高,土壤干旱预警模型在预测不同程度的土壤干旱时准确率比较高,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草地系统的安全健康关系到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1978-2008年天水市关山南麓地区历年畜群数及清水、张家川气象站牧草生长期历年日照时数、平均温度及降水量测量值,构建评价该地草地压力的指数模型分析该地区畜群数、草地生产潜力及草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天水市关山南麓地区畜群数随年份以1.76×104羊单位/a的速度逐年增加,草地生产潜力变化不大,草地生态压力指数以0.02/a的速度逐年上升。近5年来草地严重超载,畜群数已超过了草地的承载能力。适当限制畜群规模及扩大草地面积是未来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