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6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对于土壤侵蚀监测、风沙地貌、防沙措施效益评价的新手段,对于水土保持研究与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前人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沙柳林地适宜植被覆盖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主要探讨沙柳林地植被覆盖率与其防网固沙及水文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毛乌素沙地条件下,沙柳林地的适宜植被覆盖率为25%-45%。  相似文献   
3.
蓝桉、直干桉重要材性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预期增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种子园育种区4个区组内,从蓝按和直干按中各抽30个家系对它们的纤维长度、木材密度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作了估算.蓝按纤维长度和木材密度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745±0.0746和0.3546±0.1010;直干按两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416±0.1011和0.0670±0.0850.两树种的纤维长度与木材密度、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而木材密度与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都是负数.为这两树种提出了选择的主要性状、选择方法和标准,还为高世代育种应注意的事项作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连续两年,每月对选定的蓝桉和直干桉半同胞家系各10个进行含油率测定;1987年和1988年年底各取30个左右样品在GC/MS/DS上分析化学成分。统计分析表明,这两个树种的含油率在幼态叶时季节差异显著,成熟叶时不显著;树种、年度差异也不显著,家系间差异在两年中均极显著。两个树种桉油所含较多的4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也极显著,在座标图上明显地分为两类,可以此鉴别两树种的幼树。它们的杂交种具有父、母本的化学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库布齐沙漠近1989—2019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为库布齐沙漠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基础数据。[方法]以1989—2019年每5 a为1期(共7期)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法模型,利用ENVI 5.3和ArcGIS 10.2分析库布齐沙漠1989—2019年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1)在时间变化上,近30 a间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由0.104增长到0.243。在空间分布上,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度呈现由西向东、向北增加的特征。(2)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在1999—2004年和2009—2014年均呈现退化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减少0.053和0.054,退化面积分别为3 870.22和6 093.59 km~2,退化程度均以植被覆盖度减少10%~30%为主。[结论] 1989—2019年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度总体有所改善,未来该区生态修复重点关注低植被覆盖区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库布齐沙漠中段沙区光伏阵列扰动下地表形态变化规律及其与风环境的关系,为科学制定沙区光伏电站次生风沙危害防治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风洞试验方法,分析光伏阵列与风向之间夹角为0°,45°,90°,135°和180°时光伏阵列地表蚀积空间分布规律和地表形态剖面特征。[结果] 夹角为±90°时,迎风侧前两排电板区域地表蚀积变化表现为风蚀以中度和重度为主,堆积以轻度为主。第3—5排电板区域在前两排电板的遮蔽作用下风沙活动强度大幅降低。夹角为±45°时所有电板区域蚀积变化规律较为相似;45°时蚀积变化表现为风蚀以中度和重度为主,堆积以中度和轻度为主,小范围出现重度堆积现象;-45°时风蚀和堆积均表现为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以8 m/s风速条件为例,不同夹角条件光伏阵列地表蚀积强度表现为:45°>90°>-45°>-90°>0°。夹角为0°时最小,蚀积变化极差仅为1.265 cm。夹角为45°时最大,蚀积变化极差可达5.429 cm。夹角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风况条件下,夹角为正值相较负值时光伏阵列地表风沙活动更为强烈。夹角为45°时蚀积强度是夹角为-45°时的1.566倍,夹角为90°时则是夹角为-90°时的1.269倍。[结论] 沙区光伏阵列次生风沙危害的防治技术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区域主害风向条件。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形特征,以期为沙地土壤风蚀的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该文研究了毛乌素沙地7个典型样地的土壤分形维数,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地利用类型、采样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决定沙地土壤分形维数的主要是粉沙、极细沙和细沙的百分含量;粉沙与极细沙的百分含量和土壤分形维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细沙百分含量和土壤分形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7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分形维数最大值为2.51,最小值为1.59;表层(0-10 cm)土壤的平均分形维数介于1.85~2.34之间,且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耕地1>耕地2>耕地3>流动沙丘.(3)土壤分形维数在7类土地上随着采样深度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整体上均呈线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桉树种子园的后代测定林内,从蓝桉和直干桉中各抽3个家系,分别在立地条件不同的区组中按径阶等距抽样,每家系32株。经分析发现,纤维长度的变异为样品内>家系内>家系间。蓝桉纤维长度差异在径级和家系间均达到0.05水平,直干桉则不显著。区组间,两个树种的纤维长度差异都不显著。在立地条件好的区组中纤维长度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立地条件差的区组却不密切。但以全部样本按树种分析,纤维长度与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都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蓝桉、直干桉优树子代的遗传参数和预期增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蓝桉、干直桉实生种子园内优树子代主要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年度进行了估算,并预测其遗传增益。分析了性状间表型、遗传和环境的相关关系。用遗传相关矩阵作主分量分析,按综合指标对家系进行了分类、找出了表现优异的家系。提出了改良这两个树种主要性状的方法和预期效果,为今后制定育种方案提供有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铜唑防腐剂(CuAz)对沙柳沙障进行处理,比较CuAz防腐剂不同处理浓度对沙柳沙障抗折强度损失率和质量损失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处理的沙柳沙障抗折强度损失率存在显著差异,抗折强度损失率随浓度的变化规律为3.5%<3.0%<2.5%<2.0%<1.5%<CK;不同浓度处理的沙柳沙障质量损失率存在显著差异,质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