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紫罗兰’白菜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6-BA和NAA浓度组合对白菜真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同时采用不同生根培养基对再生芽进行生根诱导。结果表明:诱导‘紫罗兰’白菜真叶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2mg/L 6-BA+1mg/L NAA+4mg/L AgNO3,每个外植体平均再生芽数为1.42个;生根培养基以MS+0.5mg/L NAA最佳,平均每个不定芽诱导根数为16.54个。该试验结果为‘紫罗兰’白菜材料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某羊场养殖1500只羊,气候变冷羊群逐渐发病,开始只是个别羊只咳嗽,食欲下降,1周后发病羊只增多,整栋羊舍的羊均出现高热、咳嗽,有的羊喘得严重,经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羊支原体肺炎.发病羊群饲料中拌加味麻杏石甘汤,用药5天后全群症状有明显改善,14天羊群恢复正常,由结果得到加味麻杏石甘汤对治疗羊支原体肺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独本菊品种资源及花型和花色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和记录,统计到北京地区的常见独本菊品种1 001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菊花品种DUS测试指南>的要求,对这些品种进行测试分析.根据中国菊花研究会制定的品种分类标准进行品种数量统计结果表明:各种瓣型中,平瓣类(42%)和管瓣类(33%)品种数量最多,桂瓣类(2%)较为稀少;在各种花型中,叠球型205个、翻卷型97个和卷散型86个,而管球型和全桂型仅各有1个品种,极为珍贵;花色以白色、黄色居多,红色、绿色和橙色等花色在菊花品种中较为稀少,仅有翻卷型、卷散型、钩环型和管盘型花色齐全.目前生产中仍然存在大量品种名称混杂的现象,现行的菊花品种分类系统无法将这些品种区分开来.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提出需要对珍稀花型和花色品种加以特殊保护,对现行分类体系进行修正的建议,并阐述了未来引种和育种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菊花品种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麦秸与木屑热解制备磁性生物炭基材料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小麦秸秆和杨树木屑为原料,经浸渍-化学沉淀-高温热解制备磁性生物炭基复合材料,考察负载铁处理在不同原料类型、热解温度下对材料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铁主要以Fe3O4的形式存在,材料外层含量较内层高。负载铁处理加速了生物质热解脱氢和脱氧进程,对生物炭理化特性的影响效应随温度升高而加剧。在300~600℃的热解温度下,负载铁处理小麦秸秆和木屑热解炭的灰分质量分数均增加,增加范围分别为28.8~34.4个百分点,39.1~47.6个百分点,而固定碳含量、热值均降低;比表面积、总孔容均增大,增大范围分别为:10.67~72.24 m2/g、0.039 8~0.093 1 cm3/g,15.43~105.14 m2/g、0.010 4~0.078 9 cm3/g,而平均孔径减小。负载铁处理对两种生物质挥发分含量和pH值的影响不同,表现为:负载铁秸秆生物炭的挥发分质量分数增加5.2~13.2个百分点,pH值降低0.04~1.49,而负载铁木屑生物炭的挥发分质量分数在300℃降低17.4个百分点,在400~600℃增加8.5~22.2个百分点,pH值则升高0.33~1.93。  相似文献   
5.
基于ISSR标记的大菊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菊品种数量众多,形态繁杂。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瓣类大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菊花品种分类和品种演化研究提供重要资料。【方法】选取涵盖大菊品种5个瓣类的150个品种,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50对引物中筛选出的10对引物共检测到清晰可重复的22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20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96.0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485和0.5154;5个瓣类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比较高,其中平瓣类最高(PPB=95.20%),桂瓣类(PPB=86.90%)和匙瓣类(PPB=89.52%)最低;瓣类类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不同花型内品种间的变异。在瓣类的UPGMA聚类中,聚类结果与瓣类形态差异显著相关。【结论】ISSR可以有效揭示大菊品种瓣类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对于品种演化和分类鉴定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乌海产区"美乐"葡萄为试材,于葡萄转色后每隔4~7 d取样一次,分析葡萄的基本理化指标和主要多酚含量,并对不同采收期葡萄酿造的葡萄酒的感官指标做定量描述分析(QDA),同时,对不同成熟时期葡萄的主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以期筛选出对葡萄和葡萄酒品质影响最大的指标,建立乌海产区"美乐"葡萄成熟度控制指标体系,为该产区葡萄适时采收提供试验基础。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的成熟,还原糖含量、糖酸比不断升高,总酸含量逐渐降低;果皮和籽中多酚含量基本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QDA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葡萄酒的感官品质更高;PCA分析结果表明,乌海产区"美乐"葡萄成熟度控制的一级指标为果皮总酚,二级指标为籽黄酮,三级指标为果皮单宁,其含量分别达到16.83~20.89、68.28~71.88、0.69~0.94 mg·g~(-1)时,葡萄成熟度最佳。  相似文献   
7.
稻黄单胞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上的重要致灾病害之一。前期基因组学分析发现,Xoo菌株PXO99A的PXO_04062基因可能编码一个磷酸甘油转移酶,推测与病原菌的致病力有关。本研究采用自杀质粒pK18mobsacB介导的方法,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进行了反式互补。水稻上致病性测定发现,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XO_04062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M04062在寄主水稻日本晴上的致病力显著下降,并且其胞外多糖产量、运动性、生物膜形成等均明显降低。进一步采用RNA-seq方法比较突变体转录组的变化,发现突变体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533个,其中包括多个致病相关基因,如胞外多糖合成和细胞运动性等相关基因。与野生型相比,这些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均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说明,白叶枯病菌的磷酸甘油转移酶基因是通过影响多种致病力相关因子的合成,来影响病菌在水稻上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优异的青稞抗倒伏亲本,以青稞茎秆基部第2节间抗折力大小作为抗倒伏指标,对367份青稞核心种质进行抗倒性评价。结果表明,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各个抗折力水平的品种占比一致,均为中等抗折力品种最多;所有材料中抗折力最强的品种是黑青稞(62.27 N),最弱的是白青稞(5.13 N),均为农家品种;育成品种抗折力最强的为昆仑14号(58.77 N,区外品种);茎秆内部结构及田间表现研究发现,抗折力强的品种机械组织厚,田间表现为茎秆直立。农家和区外青稞品种可为西藏青稞品种的抗倒育种提供优异亲本。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玉米品种机械收获时籽粒的耐破碎性差异和影响籽粒耐破碎性的因素,以1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收获时间,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的破碎率、含水率和硬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籽粒破碎率与含水率和硬度的关系,采用积分法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的耐破碎性。结果表明:随收获时间的推迟,籽粒破碎率先快速降低后稍有升高,籽粒含水率逐渐降低,籽粒硬度逐渐增大,且玉米品种间差异显著。破碎率与籽粒含水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当籽粒含水率为19.70%时破碎率最低;破碎率与籽粒硬度极显著负相关,其中胚乳穿刺强度与破碎率的相关性最高,当籽粒胚乳穿刺强度为88.35 N时破碎率最低;籽粒硬度与含水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降低籽粒含水率进而提高其硬度是增强玉米籽粒的耐破碎能力和降低籽粒破碎率的关键。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的硬度和耐破碎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含水率相近的条件下,耐破碎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均具有较高的籽粒硬度。籽粒硬度指标中的胚乳穿刺强度可作为鉴选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重要指标;参试的所有硬粒型玉米品种、半马齿型‘仲玉3号’、半硬粒型 ‘辽禾308’、‘先玉1171’和马齿型‘正红6号’的籽粒耐破碎能力强,可作为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早杂7号是以J138-1-5-6-1-2为母本,以Z2-3-5-8-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瓠瓜一代杂种。田间长势中等,早熟性优;商品瓜长35cm左右,横径6.0cm,单瓜质量0.6kg左右;瓜形匀称,瓜皮翠绿有光泽,品质好,VC含量高,坐果率高。适应性强,特别适合浙江、山东、福建等地保护地早熟栽培,也适合保护地秋延后栽培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