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莱芜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2007~2008年冬春季节莱芜大下农场蔬菜基地日光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试验资料以及同期温室外相应气象观测资料,对日光温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光温室的保温、保湿性能明显,尤其在冬季和恶劣天气下,保温效果更为明显。温室内温、湿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随季节和棚室外气象要素的变化而变化,冬春恶劣天气下温室大棚内容易形成低温、高湿、寡照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山东省莱芜市春季及初夏干旱的成因和干旱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形成莱芜市春季、初夏干旱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不平衡。环流背景、地形影响等原因,造成莱芜市春季及初夏降水量偏少,并且由于气温升高,春季及初夏蒸发量加大。这是近年来莱芜市春季及初夏干旱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7—8日、9—10日莱芜市连续出现了区域性大暴雨和暴雨过程,造成莱芜市部分乡镇受灾严重,达到中型气象灾害的标准。对此次大暴雨引发的灾情作出综合评估,探讨了本次灾害的致灾因素,总结了预报服务的效益和预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7—8日大暴雨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为大暴雨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地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地域经济迅速发展,效益显著。如何为发展适合当地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积极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种植能力提供科学指导是气象服务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气候对于农业生产发展是一种资源,农业结构、农业布局和种类的确定以及农事活动等都必须考虑气候资源,同时也是趋利避害,减轻农业气候损失。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上中旬,莱芜市发生了小麦红蜘蛛特大虫害,对今年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小麦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对引起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探讨小麦红蜘蛛发生的有利气象条件,为小麦病虫害预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发现,2006年秋季干暖、冬季暖冬、2007年春季干燥温暖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莱芜小麦红蜘蛛特大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同时粗放式的田间管理,加剧了虫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6.
2006~2007年度莱芜小麦减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6~2007年度莱芜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发现不良的气象条件和气象灾害、病虫害等是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播种期过早,冬前积温偏多,暖冬、干旱造成小麦冬前不同程度旺长;返青后严重的倒春寒和小麦红蜘蛛病害导致小麦生长势弱,抽穗率降低,穗粒数减少;灌浆期的高温干旱造成小麦灌浆速度减慢,大面积发生的蚜虫病害使小麦营养积累受到影响,造成千粒重下降,这些都是影响莱芜2006~2007年度小麦产量的不利因素。针对以上不利气象因素,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为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莱芜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暴雨预报提供气候背景。[方法]根据莱芜市1961~2005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莱芜市暴雨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地理分布特征,以及造成莱芜暴雨主要的天气系统和莱芜地形对暴雨形成的作用,并对2000年8月9~10日莱芜连续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得出,莱芜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夏季6~8月份,尤以7月份最多;秋季暴雨是春季的2.5倍;莱芜北部和南部山区暴雨日数较多,泰莱平原入口处和东部山前平原区暴雨日数较少。[结论]影响莱芜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低槽冷锋,莱芜"喇叭口"型的地形有利于气流辐合加强,对暴雨形成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8.
莱芜近52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莱芜1957~2009年逐月气温、降水、初终霜日、无霜期、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方程5、年滑动平均、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莱芜近52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2年来,莱芜气温在波动中呈现上升的趋势,气温升高主要发生在1990年以后,不同季节的气温升高速率不同,气候倾向率大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最近20年来,莱芜春、秋、冬三季增温迅速,暖冬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下降,高温日数减少,极端最低气温的强度减弱,持续时间缩短,气温年较差减小,冬暖夏凉趋势明显加强;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减少2,0世纪90年代后降水量增加,夏季降水量的增多贡献最大;暴雨日数和强度急剧增加,极端强降水事件增加;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年际波动较大,21世纪初期的日照时数急剧减少,秋季日照时数的减少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
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大气探测业务的飞速发展,区域自动气象站在大气探测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分布面积广、获取的气象资料准确度高、时空分辨率强、传输及时等特点,并且减少了复杂地形下人类无法进行连续观测的盲区,在气象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山东省莱芜市春季及初夏干旱的成因和干旱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形成莱芜市春季、初夏干旱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不平衡。环流背景、地形影响等原因,造成莱芜市春季及初夏降水量偏少,并且由于气温升高,春季及初夏蒸发量加大。这是近年来莱芜市春季及初夏干旱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