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利用超声波对化肥控失材料(LCM)进行修饰改性,结果表明对硫酸铵的控失效果随处理时间呈现先升高然后降低的规律,峰值出现在5min.本文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控失剂对铵态氮溶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普通肥料氯化铵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控失剂(即高分子复配材料)可以控制铵态氮的渗透流失.以砂子为介质,通过淋溶试验,研究了控失剂添加量对铵态氮溶出率的影响和添加15%控失剂的氯化铵及普通氯化铵的溶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控失剂添加量的增加,铵态氮溶出率逐渐降低;与普通肥料相比,添加15%控失剂可以减少35%铵态氮的流失,能很好的控制铵氮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铵氮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离子束介导甘蓝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子束介导甘蓝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当代发现了 2株表型变异株 ,以其中的1株 (编号为T6)作为研究对象 ,用 40对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该株和其后代株进行RAPD分析 ,发现S1 68号引物对T6和其后代株的RAPD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 ,说明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转化可以引起受体基因组变异 ,并且该变异有遗传性。对差异条带测序后同拟南芥菜基因组序列比对 ,发现该条带的序列在ABCTransporter结构基因的内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该研究为新型肥料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砂子为介质,通过淋溶试验,研究高分子复配材料对不同形态氮素溶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自制控失肥料氮素溶出平缓稳定,与普通肥料相比,高分子复配材料可以减少40%铵态氮、50%硝态氮、23%尿素氮、50%复合肥全氮的流失。肥料中各形态的氮素累积溶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线性方程y=a+bt、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y=a+bt+ct2和一级动力学方程y=a(1-e-kt)表征,以一级动力学方程y=a(1-e-kt)拟合效果最好,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y=a+bt+ct2次之。[结论]在普通化肥中按一定比例加入高分子复配材料可以控制肥料营养元素的渗透流失。  相似文献   
5.
控失氮肥控制氮素径流损失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斜面坡地径流实验,研究了控失氮肥(尿素)在控制土壤氮素径流损失上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施肥情况下,控失尿素对普通尿素氮素在径流损失上的控失率为57.50%;控失剂对照对本底对照的径流损失控失率为8.94%.  相似文献   
6.
离子束的生物效应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概述了离子束的产生,作用于生物组织的原初过程以及在诱变育种和一物工程上的应用等,并对离子束生物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化肥"控失"对作物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氮肥用量大, 氮肥农学利用率低,大量的氮肥流失直接和间接地威胁着生态环境.新型"控失"化肥兼顾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具有节本增效,减量减排的作用.在参与2007年"控失"化肥大田联合试验示范的12个示范区中选取6个区,研究"控失肥"的氮肥农学利用率.结果表明:与习惯性施肥相比,"控失复合肥"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29.46-217%;与普通尿素相比,"控失尿素"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6.13-43.81%,"控失肥"明显提高了氮肥农学利用率,具有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对作物改良的原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缘杂交的实质是分子水平的片段杂交 ,进化过程中物种间的渐渗杂交是远缘杂交的自然形式 ,从而认为物种间分子水平上的片段杂交具有进化意义。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具有相似的机理。一些渐渗杂交引起的进化现象 ,也可为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技术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30kev的Ar+ 离子 ,以 1.5× 10 17ions/cm2 的注入剂量分别介导外源拟南芥菜 (Lansberg生态型 )、甘蓝、红甜菜和芦荟的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种子 (Columbia生态型 )。转化当代营养期表型变异率与外源供体和转化受体的亲缘远近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低育性株率却随着外源供体亲缘关系的从近到远 ,呈现一种从低到高再变低的变化趋势。从低育性株后代中选育出 2个稳定的突变体 ,该突变体不但保持了其亲本的低育性 ,而且其他性状也有较显著的变异 ,如株型、叶型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