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远东柳绒蚧,属于同翅目(Homoptera),绒蚧科(Eriococcidae),绒蚧属(Friococcus),该属我国已有16种,一些同志曾作过记载。我们于1983年在哈尔滨植物园观察,发现雄成虫除了长翅型外,大量的还是以短翅型的个体存在。雌成虫的微细结构上胸部各节及腹部第一节腹面的亚侧缘除多孔盘腺还有成团的单圆孔腺。认为有必要在形态、生物学特性等等方面作进一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药剂筛选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药剂品种、浓度、施药时期和次数的筛选,再经大面积生产防治试验证明;应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10%双效灵100倍液,在插条苗于6月末至7月初、平茬苗于6月中至6月末期间喷药,每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药四次,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平均防治效果为40.72%,平均减少损失为11.96%,平均增穗为63.22%。  相似文献   
3.
杨叶枯病菌: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秋,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苗圃,发现二年生杨插条苗,自下而上的叶片,被一种真菌所寄生。镜检发现在病斑上生有Alternaria。 经调查得知该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都有发生。该病菌既危害插条苗,又危害实生苗,发病最重者整株叶片于10月初全部枯死。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病原菌种的分离培养,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寄生范围的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皱大球蚧Eulecanium kuwanai(Kanda)属同翘目、蜡蚧科、大球蚧属。国外已知分布在日本;国内已知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宁夏和黑龙江。一、生活史及生活习性1.生活史在哈尔滨,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Ⅱ龄若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左右开始出蛰。4月末5月初雌雄明显分化。雄性Ⅱ龄若虫5月中旬进入前蛹期,5月中下旬化蛹。新羽化的雄虫出现于5月中下旬。6月末出现幼虫,9月  相似文献   
5.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发病的主导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我国东北地区、杨树上普遍存在的冰核活性(INA)细菌,能在温度-4℃以下产生冰核活性,主要种类为:成团泛氏菌[Pantoea agglomeransGavinietal=Erwinia herbicola]、菠萝泛氏菌[Pantoea ananas(Serrano)Mergaert et al=E.ananas]、大黄欧文氏菌[Erwinia rhapontici(Millard)Burkholder]、噬夏孢欧文氏菌[Erwinia uredovara(Pon.et al)Dye]和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ue Van Hall]。它们主要分布于感病寄主的冻枝、冻死芽、枝干肿包、溃疡瘤、病枝、真菌溃疡病斑等部位,春秋两季为活动期和侵染期,出现频率最高,占细菌分离数的50%以上,泛氏菌占优势,在病部内外均有分布,内部较多,杨树冰核活性细菌在春秋季节霜冻条件下能造成杨树冻达,并引起肿茎型细菌溃疡病,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研究还证明,杨树冰核活性细菌能增强真菌溃疡病菌的侵染,促进真菌溃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枯梢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我国黑龙江省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人工林中发生了一种新传染性枯梢病,分布普遍,为害严重,该病是由松色二孢菌[Diplodia Pinea(Desm.)Kickx]引起的。通过调查和接种试验证明该菌还能侵染红松[P.koraiensis Sieb.et Zucc.]、长白赤松[P.sylvestris var.sylvestrif?rmis(Takenouchi)Cheng et C.D.chu]、黑皮油松[P.tabulaeformis var.muk-densis Uyeki]、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 Zucc.],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潜育期8—14天,繁殖期24—27天。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越冬,翌年5月下旬开始,病菌从前一年的病树上飞散出分生孢子,借雨水淋洗、飞溅和风传播。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5℃,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0℃—25℃,在马铃薯萄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在散光和常温条件下很容易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病害在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7.
杨树细菌溃疡病寄主化学诱导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U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PE5000型原子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五种诱导剂诱导的杨树枝条中的邻苯二酚、木素的相对含量和无机元素k等的含量。实验表明诱导剂乙酸苯汞、水杨基酸、热杀死和超声波振荡处理的草生欧文氏菌(Erwiuiaherbicola)及其上清液对寄主体内邻苯二酚、木素和无机元素k都有明显的积累作用。这对提高杨树的抗病性,具有积极作用。而不同的诱导剂,不同的浓度诱导的杨树枝条的诱导产物含量也是不同的。本研究只是为了认识杨树细菌溃疡病寄主诱导抗性机理提供一种佐证,更应注意多种物质,多种因素协同抗病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寄主的结构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寄主茎,皮孔的结构与抗性的关系,及气孔的开闭与病菌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茎的导管腔小,数量多:抗病品种1年生枝条的皮孔小,数量多,角质层厚,补充组织外层细胞壁较厚,且与皮层交界处有木栓层细胞;1、2年生枝条的皮孔虽然大小基本相同,但2年生枝条皮孔在新旧补充组织间有一皮加 细胞,病原菌对寄生气孔的开闭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树肿茎溃疡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肿茎溃疡病,是一种新病害,近年来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普遍发生,为害多种杨树品种,其中以小×黑(Populus simonii×nigra)、小青×黑(Populus pseudosimonii×nigra)和北京杨605(Populus pakinensis-605)受害严重。由于肿茎溃疡病,会导致育苗和造林的失败,对杨树威胁很大。为确保杨树育苗和造林成果,自198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杨树冰核细菌分离培养、活性测定和室内外接种试验,研究了冰核细菌的种类、分布、数量、致冻性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冰核活性(INA)细菌普遍存在于东北地区杨树上,在春秋季节霜冻条件下造成杨树冻害,是杨树冰核活性细菌溃疡病发生的主导因素。通过对不同杨树品种品评调查和人工接种试验,选出了适合东北不同地区的优良杨树抗病品种、品系。壮苗试验表明,将杨树插穗进行沙藏处理和地膜覆盖育苗可避免杨树霜冻害和旱害,减轻冰核细菌对杨树苗木的侵染,又能提高苗木的生长。利用强冰核活性细菌专化性抗血清技术,采用环状界面凝集法可早期检测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采用链霉素等诱导剂浸泡杨树插穗进行育苗,有明显的诱导抗病效果。在早春杨树萌芽前喷洒防冻保护剂对该病有一定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