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RAS(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是指水在系统内再生、循环利用的水产养殖系统。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国外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日臻成熟。目前已在美国、德国、丹麦、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广泛发展。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钙离子和17_雌二醇浓度与性早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吴嘉敏 《水产学报》2001,25(2):112-115
中华绒螯蟹的性腺发育与血淋巴钙离子浓度相关.性早熟雌性扣蟹(一秋龄)血淋巴钙离子浓度为21.25±11.89mmol@L-1,明显高于正常发育的13.70±1.17mmol@L-1;雄性扣蟹(一秋龄)则相反,性早熟扣蟹血淋巴钙离子浓度为16.33±1.38mmol@L-1,低于正常发育的20.13±2.37mmol@L-1.二秋龄雄性成蟹的血淋巴钙离子指标与性早熟雄性扣蟹相当,无显著差异.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雌性中华绒螯蟹血淋巴17β-E2浓度逐步提高,正常发育扣蟹为0.15±0.05pg@mL-1,性早熟扣蟹为0.59±0.15ng@mL-1,二秋龄成蟹为2.31±1.08pg@mL-1.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和肝胰腺的总蛋白含量与性早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吴嘉敏 《水产学报》2000,24(4):306-311
中华绒螯蟹扣蟹性腺发育与肝胰腺和血淋巴的蛋白质浓度相关.性早熟前后,雌雄扣蟹肝胰腺总蛋白浓度分别由(121.17±44.50)mg@g-1和(89.43±21.86)mg@g-1下降至(81.08±5.84)mg@g-1和(70.58±9.90)mg@g-1,雌性扣蟹的肝胰腺占体重的比值也由8.18%降至3.90%.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正常发育的雌性扣蟹为(99.55±12.06)mg@mL-1,明显高于性早熟雌性扣蟹的(72.26±17.87)mg@mL-1;而雄性扣蟹性早熟前后的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肝胰腺总蛋白浓度二秋龄雌蟹高于性早熟雌性扣蟹,但它们之间的血淋巴总蛋白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二秋龄雄蟹的血淋巴和肝胰腺总蛋白浓度与性早熟雄性扣蟹相当,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鳗鲡卵黄蛋白制备物与血清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分别呈现出2条相对应的蛋白区带,迁移率(R_f)相同。对照组雌鳗经5次和7次注射HCG与CPG后,成熟系数(GSI)分别为(11.94±2.83)%和(46.04±6.22)%,血清中17β-雌二醇(17β-E_2)浓度为(0.665±0.431)ng/ml和(0.421±0.010)ng/ml,睾酮(T)为(4.603±3.442)ng/ml和(3.817±1.399)ng/ml,经HCG.CPG与鳗鲡卵黄蛋白三者混合注射5次和7次后,GSI分别为(16.53±6.67)%和(53.23±11.25)%,血清中17β-E_2浓度为(1.036±0.316)ng/ml和(0.411±0.068)ng/ml,T为(11.170±5.818)ng/ml和(3.956±1.780)ng/ml。未经注射催情药物的雌鳗GSI为(0.50±0.32)%,血清中17β-E_2和T浓度低,检测不出。试验结果证明,外源性鳗鲡卵黄蛋白与HCG和CPG三者混合注射具有明显的促进鳗鲡卵巢加速发育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鳗鲡幼体的耳石微化学分析及其环境指示元素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弘艺  张亚  唐文乔  刘东  张旭光  吴嘉敏 《水产学报》2015,39(10):1467-1478
在长江口日本鳗鲡鳗苗捕捞汛期,于长江靖江段采集日本鳗鲡幼体,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XRF)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幼体矢耳石中14种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在海洋与淡水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微化学特征。结果显示,耳石中Ca和Sr为常量元素,Ba、Fe、Mn、Zn的含量也在1-10μg/g之间,Cr、Ni、Se、Co、Cu、Au则在1 mg/g以下。Ni、Cu、Mn、Cr、Co、Zn和Sr含量的稳定性较好,变异系数在30%以下;Se、Au的含量低且极不稳定,变异系数达40.8-75.0%;Fe在不同个体间存在显著的含量差异(p=0.007<0.05),但其他元素不存在个体差异。在海洋生活史阶段,Mn、Se、Co、Ba为强富集元素(BCFa-e >1000),Sr、Fe、Zn、Ni、Cu为中等富集元素(BCFa-e在100~1000)。除Sr、Ba和Se外,卵黄囊期和柳叶鳗期的耳石富集系数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淡水生活史阶段,Sr和Co为强富集元素(BCFa-e >1000),Se、Zn、Cu、Ba、Mn为中等富集元素(BCFa-e在100~1000),Ni、Fe为低富集元素(BCFa-e在10~100)。与海水阶段相比,耳石在淡水阶段的Fe、Ba、Mn、Se、Co、Ni富集系数均大幅减小,而对Sr、Zn、Cu的富集能力有所增大。分析表明,耳石内的Sr、Ba、Ni、Co为环境强响应元素,Fe和Mn为环境弱响应元素,Zn、Cu和Se为环境负响应元素,幼鳗自海洋至淡水的迁徙过程中,前者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但后两者的日间含量波动较大,缺乏响应的规律性。本文认为,用作鱼类迁移行为或栖息地环境变化的指示元素,需要具备耳石富集效应强、时滞效应小、不同环境间含量差异大、稳定性好、且为非必需元素等特点。从本研究结果看,只有Sr和Ba两种元素符合这些条件 。  相似文献   
6.
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中国和日本最广泛养殖的鱼类之一。其养殖基于对天然玻璃鳗的捕捞,从而导致天然玻璃鳗资源逐渐出现严重的匮乏。为解决此问题,众多研究者致力于玻璃鳗的人工繁殖。主要阐述了30年来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在亲鳗催熟前需进行强化培育,雌、雄鳗达到性成熟需要不同的催熟药物和催熟时间,17,20-β-二羟孕酮(DHP)的催产效果较好;温度、盐度、水体离子含量等环境因子对胚胎和仔鱼发育影响较大;自由氨基酸、卵黄脂蛋白和硝化甘油是受精卵及卵黄囊期仔鱼的主要能源物质,磷脂是辅助能源物质;用鲨鱼卵冷冻干燥粉末添加复合维生素、磷虾提取液等制成的浆状饵料是仔鱼较适宜的开口饵料;胚胎发育进程为初孵仔鱼体长3.5mm,仅分化出咽,从第7天开始,仔鱼具有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并出现大幅生长,到100d时,仔鱼已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7.
虾蟹类幼体的脂类需求及脂类与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虾蟹类(包括鱼类)幼体发育阶段使用饵料的质量是保证成活率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虾蟹类育苗的成败,是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因此研究和掌握虾蟹类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特点,并采用适当措施提高幼体阶段的饵料质量很有必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1 研究动态有关虾蟹类营养需求的研究,国内外多集中于经济价值较高种类对脂类的营养需求,但涉及到幼体发育阶段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需求[1~5]。主要原因是:①脂类对虾蟹类幼体的发育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而用于培育幼体的活…  相似文献   
8.
养殖密度对宝石鲈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宝石鲈(50,100,150,220尾/m3)的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0尾/m3组宝石鲈的生长较有优势,其特定生长率(1.61%/d)和存活率(89%)均较高,饲料系数较低(1.70);密度对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影响显著(P<0.05),随养殖密度增加其浓度呈上升趋势,均在220尾/m3密度组上升最多;密度对血清无机离子(钾、钠、氯、镁、磷)也有影响.综合认为循环水养殖条件下,150尾/m3养殖密度组宝石鲈生长效果较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长江口鳗苗捕捞量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于2012年汛期对长江靖江段鳗苗的捕捞量进行了监测,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日捕捞量与水温、潮差、气压、浑浊度等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靖江段鳗苗汛期为1月下旬—4月上旬,单船总捕捞量为221~443尾,平均(344.8±83.4)尾。1月均值仅0.4尾/d,且空网率高达90.9%;4月为旺汛期,均值10.4尾/d,空网率仅为10.0%。GAM模型显示,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显著,而气压、浊度和月相周期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影响不显著。潮汐周期—月份交互项、水温和潮差对鳗苗日捕捞量的偏差解释率分别为42.4%、19.1%和13.1%,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统计也显示,日捕捞量表现出上、下弦月较低、新月或满月前后较高的半月周期波动。鳗苗捕获的最低水温为6.3℃,而10~15℃为适宜捕捞水温。高潮期和低潮期分别占总捕捞量的76.8%和23.2%。研究表明,长江口鳗苗在借助潮汐流而快速溯河的过程中,部分在口门水域即被捕获,部分滞留在了长江河口段,而影响鳗苗溯河的重要生态因子是潮汐和水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催产和未催产的长吻鮠脑垂体中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GTH 细胞) 的分泌活动分析,证实了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 A) 50μgkg 加DOM5mgkg 混合注射催产长吻鮠,能有效地促使GTH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催产效果显著。超微结构的进一步观察,揭示了长吻鮠脑垂体GTH 细胞中存在两种分泌颗粒,即分泌小球,直径1200~2000nm ,电子密度低;分泌颗粒直径300 ~500nm ,电子密度高。分泌小球释放与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有关,分泌颗粒的释放则与排卵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