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要求,对如何加强基层烟叶工作站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要坚持以"建"立烟,全面发挥基层烟站工作职能;坚持以"管"兴烟,努力提高基层管理水平;坚持以"人"强烟,全面提升基层人员素质;坚持以"服务"助烟,夯实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4个"坚持",全面提升基层烟叶工作站建设水平,以为烟叶基层工作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因素对烟草烟碱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影响烟碱含量的土壤、温度、水分和光照等生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缓坡地形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并绘制养分空间分布图,为山地缓坡烟田养分分区及精准施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4种养分含量均具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程分别为61.8、76.3、70.5 m和57 m.土壤速效钾的分形维数最高,有机质和碱解氮其次,速效磷最低.有机质和速效钾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系数分别为30.9%和31.1%;碱解氮和速效磷可用球状模型进行较好拟合,其块金系数分别为37.7%和26.4%,4种养分均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各向异性和趋势性分析均显示,有机质和速效磷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各向同性范围最广.研究区4种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海拔和坡度的影响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低值均在坡度较大的中北部出现,东北部和南部较平缓区域出现高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烤烟漂浮育苗中,研究化控对壮苗和抗逆性的效果,为培育健壮无病烟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苗床叶面喷施的方法,于烟苗3叶期和7叶期分别喷施不同的化控物质,研究它们对烟苗生长、营养吸收和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采用化控措施的烟苗在成苗时均达到了适栽壮苗要求,并且生理生化指标表现优良,增加了烟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其中处理T1[0.010 g/L 3-吲哚丁酸(3叶期喷施)+0.003 g/L多效唑(7叶期喷施)]、T4[0.010 g/L生根粉(3叶期喷施)+0.003g/L多效唑(7叶期喷施)]和T8[0.010 g/L萘乙酸(3叶期喷施)+0.010 g/L乙烯利(7叶期喷施)]综合表现最佳。[结论]通过一定的化控措施可以达到培育健壮无病、抗逆性强的烟苗的目的,为烤烟化控育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四川省达州市晾晒烟叶可持续发展,利用战略管理理论和PEST模型,分析了达州烟叶发展的历史经验、社会经济条件、生态条件、科技创新能力等内部环境和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外部环境,利用波特五力(5Fs)模型方法分析了达州市晾晒烟发展的竞争环境,得出了相对较大的竞争威胁。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达州市烟叶战略的愿景与目标,认为应当在科学定位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彰显质量特色、强化基础建设、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实施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作物栽培学发展的综述,提出提高我国烟叶生产水平的途径:烟草栽培智能化;进行种植区划,建立以烟为主的栽培制度;改良土壤,平衡施肥;推广节水灌溉,以水调肥;合理使用化学调控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不同类型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统计方法和GIS技术,研究了凉山烟区紫色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并绘制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紫色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5.24%和32.98%,均为中等程度变异.Moran’s I 指数和半方差函数分析显示,2种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紫色土和沙壤土C0/(C0+C)分别为30.9%和30.6%,变程分别为61.8m和35.7 m,紫色土的空间自相关范围略大于沙壤土,空间异质性较强.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2种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现明显的渐变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白肋烟半整株采收的适宜时期,设置了打顶后不同时期斩株对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烟叶钾、氯含量影响不明显,推迟斩株时期烟叶烟碱含量上升,打顶两周后砍收烟株有利于总氮含量的积累,同一斩株时期对不同部位烟叶氮碱比影响不同,不同采收时期对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影响不同,打顶后3周和打顶后4周斩株采收的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综合比较,白肋烟适宜斩株采收期为打顶后3~4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