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甜瓜白粉病及其抗性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瓜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水果型蔬菜,但其产量和品质严重受到白粉病的影响。选育和推广抗白粉病甜瓜新品种是从根本上绿色、环保地解决白粉病危害甜瓜生产最为有效的方法,对甜瓜白粉病菌及其寄主抗性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是加快抗病品种选育的前提和基础。笔者综述了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分布、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生理小种的鉴别、白粉病菌的基因组特征,根据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甜瓜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2株甜瓜白粉病菌为供试菌,通过种植13份葫芦科白粉病鉴别寄主,根据其抗感反应鉴定白粉病生理小种;采集白粉病分生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所呈现的状态及形态;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白粉病菌萌发过程;利用白粉病发病时期环境数据,分析不同生理小种发病环境条件,以期为甜瓜及其近源葫芦科经济作物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引起甜瓜白粉病病菌属于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Px),东北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工程中心生理小种为1号生理小种,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实验实习基地生理小种为2F号生理小种;通过显微观察的手段观察到了甜瓜白粉病1号生理小种分生孢子由萌发到成熟的形态;并且通过环境数据分析认为高温且平稳高湿度的环境有利于1号生理小种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以国内外搜集的100份黄瓜资源为试材,对商品瓜的单瓜重、瓜长、瓜横径、瓜把长、中心腔横径、瓜心室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个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93.908 7%的前4个主成分,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100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大类群:第1类为短果型,共38份;第2类为短果优质型,共26份;第3类为长果型,共19份;第四类为多心室型,共17份。该研究为黄瓜优质新品种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4.
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对植物发育、抗逆及信号传导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在葫芦科作物中更为深入地研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发掘更多潜在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本研究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4个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t-PAL)入手,通过BLAST比对方法在葫芦科数据库(http://cucurbitgenomics.org/)中鉴定甜瓜(Cucumis melo L.)、西瓜(Citrullus lanatus)、黄瓜(Cucumis sativus L.)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同源基因,并进行其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甜瓜、西瓜、黄瓜中分别比对出4条、6条、5条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MELO-PAL 1~4、Cla-PAL 1~6、Csa-PAL 1~5。其各级结构及理化性质与拟南芥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均较为相似。并对它们进行了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结果表明各物种间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家族间同源性较高,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克隆了甜瓜的第四条比对基因(MELO-PAL4),将其连入T载体中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克隆的基因序列与比对序列间总体相似度为92.54%。本研究为进一步发掘葫芦科作物PAL基因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随着时代发展,分子技术应用越发广泛,其中分子标记具有数量多、多态性高、快速、便捷等优点,能够在分子层面上对黄瓜的农艺性状进行准确快速的选择。在黄瓜遗传育种中,分子标记对育种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已得到充分证明,因此,综述了分子标记在黄瓜果实相关性状(果实苦味、果皮光泽、果皮颜色和果刺等)、抗病性(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等)、品种纯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黄瓜分子标记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黄瓜主要农艺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CDPK基因家族成员基因信息为数据源,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基因及氨基酸序列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西瓜CDPK蛋白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西瓜中共鉴定出22个CDPK家族成员,所有的ClCDPK被分为4类,多数ClCDPK均含有6~7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中含有4个EF-手型结构;在与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同源进化分析中,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将所有的ClCDPK基因家族全部分为4类。  相似文献   
7.
以黄瓜皱叶突变体lc及其野生型自交系乐亭白黄瓜为试材,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表皮细胞形状、叶肉细胞排列和遗传规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lc表现为叶片皱缩、叶形改变、叶基部沿凹陷处紧靠拢、株型紧凑、植株长势正常.突变体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达15.2%,而二者之间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c和叶绿素a...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甜瓜基因组学、重要基因挖掘及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分子育种领域最新进展及甜瓜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为推进甜瓜种质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育成优质抗病甜瓜新品种提供新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侵染葫芦使其感染白粉病的病原菌,并鉴定其生理小种,通过种植葫芦材料,采集自然发病的葫芦病叶及分生孢子,显微观察感病叶片上白粉病菌的形态特征,克隆病原菌的ITS区并测序进行分析,在形态和分子水平证明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是侵染葫芦使其感染白粉病的病原菌之一。通过进行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作物的白粉病菌ITS区的系统进化分析,进一步说明该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并且通过种植13份葫芦科白粉病鉴别寄主,发现该生理小种为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综合表现优良的多分枝旱黄瓜种质资源,选育适合省力化栽培的旱黄瓜品种,以28份旱黄瓜种质资源和15份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分析种质资源的分枝情况和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质资源的分枝情况随季节变化有所变化,春季第一分枝节位平均5.2节,较秋季略有上升,春季分枝率和有效分枝率均较低,分别为8.6%和80.7%,且变异较大,适合进行分枝性的评价筛选;综合分枝表现和品质表现,筛选出优良资源8份(首先是17s-208、17s-209、21A107和21A118,其次是17s-200、17s-205、21A115、21A116)进行杂交配组;利用获得的杂交组合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明确侧蔓产量、节间长、茎粗和分枝率是影响省力化栽培旱黄瓜杂交组合总产量的主要因素,与总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953 9、0.921 5、0.899 9和0.823 3,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56**、0.13和0.17,侧蔓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1.017 7,节间长、茎粗和分枝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0,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36 4、0.152 0和0.414 1。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