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导致四川省88个县(区)受灾,其中农村受灾尤为惨重。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农民既是灾后重建的主要力量,又是直接受益者,灾后重建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而村民自治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重要制度保障。对村民自治组织参与灾后重建的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剖析了制约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变化趋势及其扶贫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通过贵州省统计年鉴、贵州省贫困监测报告等统计资料,结合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综合分析了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贵州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贫困山区,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贫困发生率较高且相对集中;贫困人口内部群体分布趋势明显,受教育年限低,纯农户、家庭人口负...  相似文献   
3.
贫困村精神文化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又是灾区农民提高自我素质、增强幸福感的主观诉求。基于汶川地震受灾贫困村调查数据,分析其灾后精神文化重建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实际探索新时期贫困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四川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现状的分析,从建设四川农村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提出在全省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积极筹措低保资金、合理界定保障对象、科学制定保障标准、建立配套措施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空间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增加在市州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由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转变为正向的空间溢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据此提出重视农民增收中空间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因地而异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农业产值总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农业大学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主动联系、迅速了解和掌握重灾地区灾后需求,制定工作方案为灾区农业生产、生态的尽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技和人才“及时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现场技术指导,编写灾后农业生产、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资料,教师带领学生志愿者在灾区积极开展技术辅导、投身灾后疫病防控等多项工作为灾区农业生产、生态恢复与重建尽力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凉山地区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教师培训、学生资助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学生入学率、升学率显著提升,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选取小凉山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3个区县的调研数据,对其综合扶贫开发中2010—2012年教育投入进行绩效评价研究,分别从投入、配置、产出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并得出绩效评价得分。结论显示3个区县总体绩效呈平稳增长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差异,教育扶贫资金的投入是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为此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贫困村"5·12"地震灾后重建中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特征及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贫困村灾后精神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方法】实地调研四川省10个"5·12"地震严重受灾的典型贫困村,整理相关问卷及访谈记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随着灾后重建的完成,贫困村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强烈,表现为需求愿望由被动变为主动、形式由单一变为多样、内容倾向于农技培训、层次由民俗变为流行等特征。主要存在重建对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未能满足等问题。【结论】立足贫困村灾后重建中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应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在充分尊重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强考核,鼓励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贫困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损失演变趋势,并做出短期预测。【方法】通过文献和数据资料分析四川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并建立长期趋势拟合、谐波周期分析、误差预测调整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以此对四川省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结果】四川省自然灾害活动频繁,常年主要受到洪涝及旱灾的威胁,灾害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灾害组合具有链带性和群发性;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存在10年左右的长周期和2、4年左右的短周期。【结论】未来3年四川省自然灾害仍旧严重,应重视减灾工作开展,把生态环境改善放在首要地位,做好防洪和抗旱及地质灾害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并规范人类行为,强化社会系统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农业新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四川省连片特困地区29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对良种技术、土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文化程度、技术培训、参加合作组织和担任公职是影响农户对良种技术、土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人数、外出务工人数比例、家庭收入因素对不同类型农业新技术的农户需求均没有明显影响,性别、贫困状况、生产经营面积和农业经营类别对不同类型农业新技术的农户需求具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