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板电极荷电液体射流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荷电液体射流的模型和广义坐标下的Lagrange方程,建立了静电场作用下无粘性液体射流的色散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若干因素对荷电液体射流的轴对称模型和非轴对称模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荷电液体射流的最大扰动增长率增大.低电压时静电场对轴对称射流的不稳定性有显著作用,电压逐渐升高时非轴对称模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导致液滴的破碎;随着射流半径的减小,荷电液体射流的不稳定性增加,轴对称模型下射流半径的改变对射流不稳定性的影响比非轴对称模型小;不同的液体介质对荷电液体射流不稳定性的影响在非轴对称模型下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式增氧机利用自激振荡原理,使吸入的空气和需氧水体在自激振荡腔室内获得充分的搅拌、混合和充氧,然后以脉冲流的方式通过特殊尾扩散管释放出去。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验表明,该增氧机具有优良的搅拌、混合和充氧效果,从特殊尾管喷射出去的射流在需氧水体内具有较强的脉冲效应,有效地提高了充氧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气举提升系统理论建模的新方法,基于动量定理构建气举管内混合流体控制方程,应用线性化处理手段并结合理论分析及相关经验公式,数值计算得出气、液和固体体积通量三者的函数关系.为了试验验证理论模型的可靠性,选用中等粒径普通河沙为测试颗粒,建立室内扬沙系统,得出了排液量、排沙量随气量值的变化规律,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影响该模型的因素较为复杂,但其计算结果由于采用线性化处理手段而较易实现.该模型对排液量的预测精度较高,其相对误差大部控制在8%以内,而对排沙量的预测精度较前者稍低.当只对气-液两相输送时,其理论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其相对误差基本在6%以内.另外,对应中等气量范围内,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而对应其他工况下两者吻合程度有所下降,且在峰值处吻合程度最差.研究成果为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气举各参数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管道增输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业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管道增输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业应用试验。对管道增输器提高输气量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管道增输器所产生的振动干扰了准流向漩涡的再生循环,减小了管道内壁与管输气体的摩擦阻力和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使得管道内气体的流速加快,输气量增大。现场试验表明,在不改变管道直径和安设增压站的条件下,管道增输器可显著提高管道的输气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荷电液体射流的模型和广义坐标下的Lagrange方程,建立了静电场作用下无粘性液体射流的色散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若干因素对荷电液体射流的轴对称模型和非轴对称模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荷电液体射流的最大扰动增长率增大。低电压时静电场对轴对称射流的不稳定性有显著作用,电压逐渐升高时非轴对称模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终导致液滴的破碎;随着射流半径的减小,荷电液体射流的不稳定性增加,轴对称模型下射流半径的改变对射流不稳定性的影响比非轴对称模型小;不同的液体介质对荷电液体射流不稳定性的影响在非轴对称模型下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电液压脉冲技术在油田集输管网清垢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油田集输管网清垢中,电泳压脉冲技术的应用是以电液压脉冲技术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实践和先进的振荡脉冲射流喷嘴理论为基础,利用电液压脉冲清除管道内表面垢层。为产生电液压效应,需满足4个必要条件;(1)具有辅助间隙;(2)电流以幅值大;(3)电流升高陡度幅度大;(4)尾短。提出了液中放电产生压力波波前压力简化计算公式及电液压脉硒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