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巴马香猪耐热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马香猪源于驯养的土猪,产于我国广西巴马县,其耐热性较强,体型外貌娇小,在高温的夏季仍可正常繁殖,随着温度升高,巴马香猪各项生理指标波动幅度较小。分析其耐热性可知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较低是巴马猪具有较强耐热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了解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组成。【方法】采用样线法于2014—2016年对本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在金佛山地区共记录鸟类227种,分属16目49科,并以雀形目为主体。繁殖鸟类(留鸟和夏候鸟)共计180种,占金佛山鸟类种数的79.29%。鸟类区系则为东洋种最多(60.79%),古北种次之(24.23%),广布种最少(14.98%)。从数量上看,留鸟是鸟类的构建主体。在不同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竹林﹥草丛﹥灌丛,均匀度指数灌丛﹥针叶林﹥阔叶林﹥竹林﹥草丛,优势度指数灌丛﹥阔叶林﹥竹林﹥针叶林﹥草丛。不同生境鸟类群落间聚类看,针叶林与灌丛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最接近,与其他3种生境的差异较大。全年鸟金佛山鸟类群体中包含了黑鹳(Ciconia nigra)、金雕(Aquila chrysaetos)、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rufipectus)、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等30种珍稀鸟类,占比13.22%。【结论】本研究证明金佛山地区鸟类资源丰富,为该地生态系统的了解和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室内笼养和配对饲养,对西北利亚豆芫菁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西北利亚芫菁6月初出土,3 d后就有爬背求爱行为,4 d后便可交配。雌雄虫均可进行多次交配,其最适温度为22.3℃~28.4℃。6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在19.5℃~37.4℃的变温条件下,孵化期平均为25 d左右,以11%~14%的含水量孵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前胃弛缓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反刍动物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动缓慢,菌群失调,产生大量的腐解和酵解的有毒物质,引起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以及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林麝属于典型的山地动物,性情怯懦孤独,喜凉爽,怕曝晒,行动敏捷,喜食苔藓、苔草、竹叶、蕨草及芳香性树叶嫩枝,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若饲养管理不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石蜡切片的方法观察1例因打斗死亡母麝的心、肝、脾、肺、肾病理组织学变化,并采用PCR扩增及16S rR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化脓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死亡林麝肾脏、肺脏和肝脏中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死亡林麝的病变组织中均检测到化脓隐秘杆菌和葡萄球菌。因此,应加强林麝的管理,防止公、母麝之间打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大斑芫菁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饲养,观察了其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等生物学特征,分析了其成虫饲养、卵孵化和幼虫饲养等人工养殖技术,并对大斑芫菁养殖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梅花鹿出血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于重庆市某养殖场发病的梅花鹿5例,通过临床诊断、病例分析以及微生物学观察,对发病原因作出诊断,同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发病的5头梅花鹿,除一头与发病后第四天病死外,其余四头通过抗生素药物治疗以及电解质和多维的补充,健康状况逐渐好转并逐步恢复健康采食;结论:完善的管理制度、干净卫生的饲养场地以及均衡的饲料配方是预防梅花鹿出血性肠炎的关键因素,一旦发病,可以使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地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来揭露雄性和雌性林麝的粪便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方法】选取10只雌性和10只雄性林麝作为试验动物,采集其新鲜粪便,提取微生物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PCR扩增16S rRNA的V3~V4区,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雄性样本、雌性样本分别平均为57 504±8187条、50 190±6963条有效序列。在α多样性分析中雌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在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雄性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高于雌性。门水平中,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为雌雄主要3个优势门类,其中Bacteroidetes在雌性所占比例较雄性高。科水平中Ruminococcaceae,Lachnospiraceae和*Clostridiales为雌雄主要3个优势科类,此外雌性含有更多的*Bacteroidales,雄性含有更多的Pseudomonadaceae和Enterobacteriaceae。主成分分析和以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判别模型和菌群代谢功能聚类分析都反映出雌性和雄性存在差异,而且发现雄性的样本重复性好于雌性的重复性,但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结论】雄性和雌性林麝粪便中细菌组成成分没有显著差异,但同类细菌在不同个体和分组上存在比例上的高低差异,雄性微生物组成包含更多的潜在致病菌例如Pseudomonadaceae,而雌性微生物包含更多有益菌*Bacteroidales,这可能反映出雄性和雌性对于疾病抵抗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