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栽秧龄对杂交中稻抽穗进程和成熟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4个熟期不同的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阃试验,研究了这些品种在4种秧龄处理下抽穗进程和成熟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短秧龄处理下,水稻见穗期有所提前且见穗至完全齐穗所经历的时间较短,抽穗相对集中;在长龄或超长龄处理下,水稻见穗期推迟,见穗至完全齐穗所经历的时间拉长.但生育期不同的品种抽穗进程对秧龄的反应有较大差异.移栽秧龄对同一品种成熟期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张根  李玉嵩  陶诗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96-11797
[目的]了解长龄壮秧对超稀植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设T1(30d)、T2(42d)T3(54d)3个秧龄处理,研究B优827、岗优725和D优527超稀植时的生长及产量情况。[结果]随着秧龄的延长,3个品种的最高分蘖期推迟。同一品种不同处理的单株最大茎蘖数无明显差异。岗优725的平均单株有效穗数为T1>T2>T3,其余两品种的为T2>T1>T3。3个品种T3处理的二次分蘖穗占总有效穗的比例下降,三次分蘖穗的比例增加。B优827和D优527的实收产量为T1>T2>T3,岗优725的为T2>T1>T3。不同品种对秧龄长短的反应有明显差异。[结论]秧龄对超稀植杂交稻的分蘖动态、有效穗及其组成、经济性状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良好管理的基础上,合理选用品种,长龄壮秧超稀植杂交稻仍能保持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选取金沙江地区具代表性的3个树种(酸角、黄葛榕和木棉)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立地条件下酸角的偏冠现象和3个树种独立木的偏冠情况;探讨3个树种独立木的偏冠率与其树高、枝下高、地径和胸径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①在6种不同立地条件下,酸角的平均偏冠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坡地上的最大,独立木最小;②3个树种独立木的平均偏冠率有一定差异,其中酸角的偏冠率最大;③关联度分析结果,酸角的平均偏冠率与枝下高、黄葛裕的平均偏冠率与胸径、木棉的平均偏冠率与树高的关联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伍 《现代园艺》2015,(2):150-151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林业则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中必需的一步。因此,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根据城市园林绿化和林业建设的特色对二者进行协调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林业一体化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完成城市绿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方法]选用10个优产小麦品种(系),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上三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问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小麦上三叶性状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最后,建立了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分析方程。[结论]为西南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提供了参考,为小麦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的进步,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茶文化作为一种"中介"文化,以茶为载体,在中英文化的交流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是华夏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历史的发展的和传承中中英茶文化出现了一些差异,充分认识中英茶文化之间的不同,才能更好的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通过对中英茶文化的起源、饮茶习惯、茶文化的内涵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更好地促进中英文化交流,为中国和英国更好地增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行唐县年采水75%以上用于农业,连年的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以每年以1-1.6米的速度下降。节水农业生产关系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乃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冬小麦越冬期气候干旱频发,2008-2009年度和2010-2011年度尤为严重。笔者认为,应对冬小麦越冬气候干旱,其着力点应该是采取系统的管理措施,预防越冬气候干旱对小麦生产的危害,而不是只注重补救措施的运用。冬小麦越冬气候干旱的直接作用点在于引起土壤失墒,最终的结果是危及小麦安全越冬,形成越冬弱苗、死苗或死蘖等。而形成越冬弱苗、死苗或死蘖的原因除气候条件外,  相似文献   
9.
行唐县通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起了6个“县办县管”、产权明确、标准较高的跨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全县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在经费保障、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李玉嵩  张根  陶诗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86-1387,1466
[目的]探究多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栽培密度的反应差异性。[方法]以四川盆地10个宜栽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在4种栽植密度下单株穗数及穗部经济性状变化的差异性。[结果]栽植密度对供试杂交稻单株有效穗数影响最为明显,与其每穗着粒数、实粒数和穗粒重也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很小。[结论]不同基因型品种单株穗数及穗部经济性状对栽植密度的反应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