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台湾青枣酒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青枣以肉脆、无酸味和涩味、风味独特而著称,且具有果大、产量高、速生速长等特点.果肉含碳水化合物18.2%、蛋白质0.86%,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含量也较高,因此有"维生素丸"之称.此外还含有磷、钙、铁、锌等微量元素,食用后不寒不热,还有清凉、解毒、镇静等功效.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台湾引种以来,在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等地迅速推广种植,目前,华南、西南地区台湾青枣种植面积已达0.63万hm2左右,超过台湾几十年种植面积.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台湾青枣上市相对集中且保鲜期较短,造成价格每况愈下,给广大种植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笔者开展台湾青枣发酵酒加工技术研究工作.果酒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作用,将逐渐成为青枣发展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关于破解蚕茧交易“瓶颈”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介绍了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建立蚕茧生丝拍卖交易平台的必要性和蚕茧拍卖交易的可行性,提出了构建中介拍卖平台,建立公平交易制度,提高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是破解蚕茧交易"瓶颈",促进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辣木综合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功能、水体净化功能、保健功能、饲料利用及食品开发、生物治理等方面,对辣木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辣木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及辣木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云南高原山地栽桑养蚕的优势,并从技术措施、选择适宜高原山地的建园形式、选择适宜高原山地的发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云南高原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措施,以期把云南茧丝绸产业打造成为具有高原特色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5.
西瓜皮果脯加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瓜味甜可口,清凉解热,有生津解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不仅是一种止渴消暑佳品,而且已被现代科学证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养疗保健珍品.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护绿剂,在不同烫漂条件下,对蕨菜护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蕨菜用质量分数为1.5×10-4的铜离子护绿液,在pH值为6、温度为90℃的条件下烫漂1.5 min,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2003~2005年,在云南保山市潞江坝干热河谷气候条件下,进行以香料烟主栽品种克撒锡巴斯玛为对照,对巴斯玛品种系列的云香巴斯玛1号,巴斯玛3号、4号、11号、12号的新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其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单体烟评吸和各经济指标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云香巴斯玛1号最好,适于保山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克撒锡巴斯玛表现好,应继续成为该产区主栽品种;巴斯玛3号、11号表现一般,可作小面积的示范种植,继续栽培研究;巴斯玛4号、12号综合表现差,不宜在本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利用宾川干热河谷区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提高柑橘园建园初期(1~3年)的综合效益和复种指数,促进果农增收,采用"乔(灌)+农经作物"的建园方法,建立柑橘园套种模式,提出典型模式建设关键技术,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柑橘园前3年幼树期进行作物套种,能以短养长,使柑橘园每年平均增收32 340元/hm2,套种经济作物每年最高增收达55 200元/hm2;能改善柑橘园小气候,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抑制杂草,减少虫害,保持果园生态系统平衡,保护人类健康;提高柑橘园的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中国蚕业布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茧丝绸产业布局的调整情况,指出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蚕业和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集中发展茧丝生产基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为产业工人等。  相似文献   
10.
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对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年来昆明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但各年度发生的大高峰期有差异,2012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为越冬代、第一代;2013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在第二、三代,这与当时的温度、降水量有很大关系。昆明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一代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第一代主要为害桃树新梢,新植桃园幼虫更趋向在低龄桃树为害,幼虫蛀梢的高峰期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后15~30d;第二、三代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世代重叠明显,后两代主要为害果实。经饲养观察,桃园梨小食心虫性比[♀/(♀+♂)]为0.57~0.64,幼虫被天敌寄生率为26.9%,幼虫蛀果率为1.2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