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7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益生菌是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细菌感染的非抗生素方法之一。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可在机体内分泌抗菌物质,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增强抗毒抗病能力等功能。研究了不同氧环境和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 harveyi)、溶珊瑚弧菌(V. coralliilyticus)的生长情况,并通过牛津杯法和液体培养法结合PCR荧光定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评价了嗜酸乳杆菌对上述弧菌的拮抗效果及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厌氧条件下,哈维氏弧菌的菌量显著高于在好氧环境培养后的菌量(P<0.05)。不同培养基配比对4种细菌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嗜酸乳杆菌对3种弧菌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对虾肠道菌群背景下,嗜酸乳杆菌对副溶血弧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处理组的弧菌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减少,高菌量组的有益菌属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对上述3...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中国养殖主产区渔业微生物菌剂市场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建立了检测和评价微生物菌剂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效果的技术体系。通过调研粤、桂、闽、琼、鲁、冀、津、京、豫、鄂、湘、赣、苏、皖、浙、辽、吉、黑等18个主产区的渔业微生物菌剂产品市场,调查了生产厂家21个、经营商户101个、养殖用户205个,检测了芽孢杆菌菌剂130份、光合细菌菌剂109份、乳酸菌菌剂123份。结果表明,渔业微生物菌剂产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分析所测试菌剂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与其产品说明上的标注存在差别等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中国渔业微生物菌剂行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促进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6):32-39]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利用渔用氧化剂去除养殖水体环境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t genes,ARGs)并控制其传播的可行性,该研究以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作为目标抗性基因,选用次氯酸钠(NaClO)、二溴海因(C5H6Br2N2O2)和高锰酸钾(KMnO4)3种养殖中常用的渔用氧化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相似文献   
4.
运用综合对比分析法,对黄鳍鲷(Sparuslatus)养殖中定期泼洒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formis)De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施用地衣芽孢杆菌De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水体环境和养殖生产性能,使养殖黄鳍鲷的成活率、体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分别提高18.2%、21.0%和312%;显著降低水中氨氮(NH3-N)、亚硝酸盐(NO2^-N)、活性磷酸盐(PO;一一P)质量浓度及底泥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P〈0.05),其中养殖前、后期的底泥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组降低49.77%和22.63%,NO2^-N、PO4^3-P质量浓度则总体较对照组降低25.82%和41.00%,NH3-N质量浓度在养殖前、中和后期较对照组降低36.33%、18.10%和14.28%;水体中弧菌数量在养殖后期较对照组降低61.76%,底泥中的总异养细菌数量在养殖中、后期较对照组提高38.61%,整个养殖期间水体及底泥中的芽孢杆菌数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34%和26.37%。  相似文献   
5.
水生环境中细菌与微藻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细菌和微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阐述了细菌抑制有害微藻、微藻抑制病原细菌、细菌与微藻协同净化水质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水产养殖的实际,提出菌-藻关系研究及开发应用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数量变化及对水体游离WSSV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微藻高、低密度组和不加微藻的对照组,分别加入等量的WSSV粗提液,于第2、第24、第72和第120小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藻液上清和沉淀藻体的WSSV数量。结果表明,微囊藻和小球藻可携带少量WSSV,且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微囊藻携带WSSV量与其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小球藻携带WSSV量与其细胞数相关性不显著(P〉0.05);2种微藻均有促进水体WSSV数量消减的效果,且小球藻的消减效果优于微囊藻,对养殖对虾白斑综合症(whitespotsyndrome,WSS)的生态防控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降解养殖代谢产物,调节水质,营造良好养殖水环境。对虾养殖水环境无公害高效调控系列技术是遵循对虾生态生理特性和养殖池塘生态特点,应对当前养殖环境污染、病害频繁发生、质量安全隐患等因素所提出的。其技术模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微绿球藻、隐藻、颤藻的种间竞争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陈海水配制的无机培养液,添加营养盐的无机培养液和对虾养殖池水3种培养液,分别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隐藻(Dyptomonas eyosa)和颤藻(Oscillatoria sp.)进行单培养和混合培养,探讨3种微藻的增殖规律和相互关系.观测各处理组微藻的生长状况,并以Lotka-Volterra的双种竞争模型为基础,计算3种微藻在生长拐点后各取样点的竞争抑制参数.结果显示,在各处理组中,实验前期微绿球藻和隐藻对颤藻的生长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颤藻在混合培养组中的生物量大于单培养组,而微绿球藻和隐藻的最大生物量均出现在其单培养组.在各组生长拐点后,微绿球藻对颤藻的影响较小,隐藻对颤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各取样点隐藻对颤藻的竞争参数远大于微绿球藻对颤藻的竞争参数(P<0.05);颤藻对微绿球藻有较小的抑制作用,而对隐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各取样点颤藻对隐藻的竞争参数均为各组的最大值.实验结果表明,3种微藻按竞争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颤藻,隐藻,微绿球藻.颤藻对隐藻和微绿球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微绿球藻和隐藻之间的竞争抑制作用较弱,能够达到"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明确池塘优势蓝藻对潜伏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致死效应,为完善养殖对虾病害生态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设阳性对照组(PC)、阴性对照组(NC)、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活藻组(MAL)和铜绿微囊藻死藻组(MAD),加藻组的铜绿微囊藻初始密度均为106 cells/mL,每组各设3个平行,试验周期144 h.除NC组对虾不携带WSSV外,其他组的对虾均经WSSV人工注射感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检测对虾样品中的WSSV携带状况,并通过显微计数法统计铜绿微囊藻细胞数量.[结果]NC组对虾在试验结束时(144 h)的累计死亡率为11.1%;PC、MAL和MAD组的对虾累计死亡率随时间推移呈明显升高趋势,至试验结束时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4.4%、82.2%和88.9%,表现为加铜绿微囊藻(MAL和MAD)组的对虾累计死亡率远高于2个对照组(PC和NC).MAL、MAD和PC组对虾肌肉样品均携带104 copies/g以上的WSSV,其中又以MAD组的WSSV携带量最高.在铜绿微囊藻试验组中,对虾死亡率与铜绿微囊藻呈显著相关(P<0.05),与WSSV的相关性则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铜绿微囊藻能有效加速WSSV感染对虾的死亡速率,增加对虾累计死亡率,即使是死亡的微囊藻细胞也能促进对虾体内WSSV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