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膜荚黄芪繁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膜荚黄芪的花部特征,用亚甲基兰法测定花粉活力变化,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的可授性,并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方法测定了其有性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从开花当日开始,花粉活力不断下降,在开花后五天,花粉活力几乎为零。在花后1天柱头有较高的可授性,花后4天失去可授性。膜荚黄芪的杂交指数(OCI)=3,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3850-4300,为专性异交。  相似文献   
2.
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其传粉特点,为膜荚黄芪的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膜荚黄芪为研究对象,调查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访花行为。日活动规律观测在晴天进行,7:00~18:00每1h绕样地走1圈,约用时间3min,记录每一时间段出现在视野里的不同昆虫种类和数量。盛花期在样地于晴天7:00~18:00对每种传粉昆虫固定1头进行跟踪观测,用秒表记录其在花上停留时间。访花频率采用追踪法,尽可能连续记录其整个访花过程及时间。[结果]膜荚黄芪访花昆虫共有16种,其中红光熊蜂、明亮熊蜂、蜜蜂、狭带贝食蚜蝇和斑缘豆粉蝶为主要传粉昆虫;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出现单峰型、双峰型和直线型3种,活动高峰期有一定交错。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蜜蜂和食蚜蝇呈双峰活动规律,蜜蜂在7:30~11:00和13:30~15:00有高峰,食蚜蝇在早晨和傍晚有高峰;斑缘豆粉蝶在11:00~13:00出现1个活动高峰,为单峰型;红光熊蜂和明亮熊蜂在1d中的数量比较稳定,除了在1d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都可观察到它们的传粉活动,为直线型。红光熊蜂和明亮熊蜂的每小花停留时间相似,分别为(2.05±0.07)s和(2.57±0.05)s,蜜蜂的每小花停留时间为(3.78±0.13)s,食蚜蝇为(5.28±0.16)s,斑缘豆粉蝶的每小花停留时间最长,达(46.72±2.79)s。红光熊蜂访花频率最高,为11.4次/min,明亮熊蜂、蜜蜂、食蚜蝇的访花频率处于中间状态,分别为10.7、7.1、2.7次/min,斑缘豆粉蝶访花频率最低,为0.9次/min。昆虫的传粉频率与停留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昆虫访花行为对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对理解植物多样性与生殖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其传粉特点,为膜荚黄芪的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膜荚黄芪为研究对象,调查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访花形为。[结果]膜荚黄芪访花昆虫共有16种,其中,红光熊蜂、明亮熊蜂、蜜蜂、狭带贝食蚜蝇和斑缘豆粉蝶为主要传粉昆虫;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出现单峰型、双峰型和直线型3种,活动高峰期有一定交错;昆虫的传粉频率与停留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昆虫访花行为对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对于理解植物的多样性与生殖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植物解剖技术研究了桔梗的花药、花柱和子房的结构,其观察结果表明:桔梗花药5枚,每个花药4个花粉囊,外侧的花粉囊较内侧的发育快,随着花药的发育,每个花粉囊内有一个乳突生长,达到花粉囊中部,药隔形成中空,然后花粉囊远轴面内陷,与乳突靠近;花柱为开放型,5裂,花柱道细胞发达;子房为中轴胎座,5室。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的染色剂观察花粉的发育动态,观察结果如下: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近三角形,在花粉管萌发时破裂,形成三个萌发孔。营养核在花粉内就有花粉管生长,在花粉管生长的过程中,营养核向生殖核靠近,发生融合,之后向萌发孔移动。  相似文献   
6.
设置植株秸秆、地膜等对地面进行覆盖及采用遮阴网进行遮荫等处理条件,对一年生及二年生五昧子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在秋季枯萎前对五昧子的幼苗进行株高、茎粗、叶面积、根系体积等幼苗质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年生育苗采用无覆盖+遮阳网和大豆杆+遮阳网比较好,对二年生五味子育苗以黑膜覆盖和稻草+遮阳网的处理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穿龙薯蓣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穿龙薯蓣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的快速、有效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亚甲基蓝染色法、MTT染色法和无机盐培养法测定穿龙薯蓣的花粉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MTT染色法测定其柱头的可授性。[结果]I2-KI和TTC染色法对穿龙薯蓣花粉的染色效果不理想,不适于观测其花粉活力;亚甲基蓝染色法使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值偏高;MTT染色法使花粉细胞出现紫色、淡红色、无色3种颜色反应,利于分辨花粉生活力的有无。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不适于观测穿龙薯蓣柱头的可授性;MTT染色法能较准确地观测出不同时期柱头可授性的动态变化。[结论]MTT染色法适于检测穿龙薯蓣的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并确定防风花粉生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的快速有效测定方法。使用I2-KI、TCC、亚甲基蓝及无机盐培养法测定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亚甲基蓝染色法最适于检测花粉活力,结果与无机盐观测法符合度高。防风刚开花时花粉活力不高,开花后第三天花粉活力最高,可达96%,第五天花粉活力开始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防风开花2d后柱头分泌黏液,第3d分泌量最大,但此时柱头不具有可授性。待花药脱落后,柱头可授性逐渐增强,第6-8d达到最大值。亚甲基蓝染色法简便、快捷,适于防风花粉活力的观测。花药脱落后第6-8d柱头可授性最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