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随着政府对饲料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强,各饲料生产厂家对原料的品质控制也逐渐严格并走向程序化.笔者以大宗原料的采购控制流程来说明饲料厂家对于饲料原料的品质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饮水接种疫苗仍是养鸡生产上使用的一种主动免疫常用方法。在鸡群数量大、劳动力少而不便于点眼、滴鼻的情况下,多采用饮水免疫法。  相似文献   
3.
于2018—2019年在河南科技学院试验田,以百农红花1号为材料,设计氮、磷、钾三因素和无肥(N0、P0、K0)、低肥(N1、P1、K1)、中肥(N2、P2、K2)、高肥(N3、P3、K3)四水平试验,以T1(N0P0K0)为对照,T2 (N0P2K2)、T3(N1P2K2)、T4(N2P2K2)、T5(N3P2K2)、T6(N2P0K2)、T7(N2P1K2)、T8(N2P3K2)、T9(N2P2K0)、T10(N2P2K1)、T11(N2P2K3)为不同配施水平,共11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用量及配比对红花产量的影响,探讨氮、磷、钾不同用量及配比下红花生育期各器官中有效成分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红花花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T5最高,与T1相比增加59.44%,随磷肥和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以T4最大,与T1相比增加42.87%;红花种子产量随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以T4最高,与T1相比增加116.52%。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及配比对红花生育期各器官中黄酮含量影响有相同规律,从苗期到成熟期,叶和茎黄酮含量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中黄...  相似文献   
4.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为了探讨河南省豫北地区水氮互作下冬小麦耗水特性、植株氮素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合当地冬小麦灌溉施肥制度设置水氮两因素裂区试验,水分为主区,氮素为副区,设置3个灌溉水平:W0(返青后不灌水)、W1(返青后灌拔节水)和W2(返青后灌拔节水和灌浆水);在每个灌溉水平下设置3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50kg/hm~2)和N2(225kg/hm~2),每次灌水量75mm。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生育前期的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和生育后期的耗水模系数增加。随着灌溉的增加,N0的氮收获指数高于施氮处理,施氮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量和籽粒含氮量,且N1的氮吸收率高于N2。在相同施氮量下,灌水有利于提高氮肥生产率和小麦的籽粒产量。水分对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贡献率高于氮素,氮素对水分利用效率贡献率较高。在干旱胁迫初期可通过施氮来提高土壤贮水的利用率。灌水可以补偿因施氮量不足导致的籽粒产量降低,而施氮过多对灌水的补偿效应较小。本地区冬小麦灌溉施肥制度为冬灌返青后灌拔节水和灌浆水,施氮为150kg/hm~2时,籽粒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植株氮素积累量、氮吸收效率和氮肥生产率相对较优,可供实际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玉米新品种百玉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大面积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做到良种良法相配套,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配置对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花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cm行距处理下,旗叶在灌浆中后期具有较高的氮代谢酶活性。籽粒产量随行距减小而增加,而籽粒蛋白质含量却减小,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表现相同趋势。因此,适当缩小种植行距,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7.
两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特点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西藏主要小麦品种和内地优质小麦品种,分别在西藏和杨陵进行冬播和春播,收获后测定并分析其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均表现为北京品种>西藏品种>青海品种,其中北京品种和西藏品种间的差异较大,而西藏品种和青海品种间的差异较小,蛋白质各组分的变异大小为谷蛋白的变异最大,其次是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残余蛋白的变异较小,谷/醇比值在品种间的变异也较大;不同生态条件下各组分的变异的大小为醇溶蛋白>谷蛋白>残余蛋白>球蛋白>清蛋白,粗蛋白在4种生态条件下的变异系数为9.60%,谷/醇比值的变异系数为13.97%;谷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醇比值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在环境间的变异系数;而醇溶蛋白、残余蛋白及粗蛋白在环境间的变异系数大于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8.
猪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AluⅠ多态性与产仔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猪PRLR基因exon10多态性,结果显示,除马身猪中只有A基因存在外,其他品种中,均有A和B两个等位基因存在。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该多态位点对猪初产和经产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呈现出AA>AB>BB的趋势。对于头胎总产仔数、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A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0 29头/胎、0 38头/胎和0 39头/胎,显性效应分别为0 21头/胎、0 19头/胎和0 19头/胎,对于头胎活产仔数来说,A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分别为-0 4头/胎和0 2头/胎。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饥饿胁迫对鲤形体、鱼体生化成分及血液生理的影响,在18~22℃条件下对鲤进行了0 d、10 d、20 d、30d的饥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鲤饥饿时间的延长,肥满度、肠体比、肝体比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鲤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呈现升高的趋势,粗脂肪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蛋白呈现下降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值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血糖含量先下降后稳定下来。说明短期饥饿胁迫使鲤形体发生一定改变、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鲤首先动用肌肉中的脂肪,再动用蛋白质来维持体内的正常代谢,同时血液生理指标也发生与饥饿相适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给水杨酸(SA)在小麦高产和淀粉品质调优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3~2004年度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强、中、弱筋三种类型冬小麦品种豫麦34、豫麦49和豫麦50为供试材料,在开花前3d和开花后7d喷施浓度分别为0、0.5、1.0和1.5g/L的SA,研究其对三种类型专用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组成、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喷施适宜浓度的SA可以提高淀粉含量、淀粉的支/直比例、粘度参数和强筋小麦的膨胀势,有利于小麦淀粉品质的改善,但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总淀粉产量的调节效应明显不同,即开花期喷施SA可以提高强筋小麦的千粒重、籽粒产量和总淀粉产量,但1.5g/LSA处理对中筋小麦表现出负效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弱筋小麦则无显著调节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从保证产量和改善小麦淀粉品质的角度来看,对于强筋和弱筋小麦而言,以1.5g/LSA处理效果最好;而中筋小麦以1.0g/LS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