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查阅、归纳、总结国内外西洋参组培相关文献及报道看出,当前西洋参组织培养主要以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悬浮培养、冠瘿组织培养及毛状根培养方式获得次生代谢物研究为主,大规模生物发生器培养研究不足,西洋参快繁及育种研究进展缓慢,亟需组培方法的进步和技术提升.今后需加大西洋参组织培养研究,突破组培芽诱导生根的瓶颈,推动西洋参的...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概述了北沙参自然生境、产地分布现况,从光照、土壤、肥料及水分的角度探讨适合北沙参种植的环境因素、施肥原则及灌溉方式;提出北沙参种植业劳作强度高、化肥和农药投入量大等问题,且无限制的采挖及生境破坏造成北沙参野生资源严重破坏,北沙参种植业迫切需要实现“产业生态化”;在北沙参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探讨新阶段、新格局、新理念下北沙参产业生态化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徐长卿药材进行不同干燥及洁净方法的比较,考查不同加工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抢水洗后干燥不会降低药材质量,低温烘干法优于传统干燥方法。徐长卿产地加工方法以鲜药材抢水洗后,40℃→50℃→60℃的温度梯度下烘干为好。  相似文献   
4.
评估传统轮作方式对西洋参参田土壤中真菌群落的影响,为研究老参田土壤改良制定合理轮作提供依据。采用基因间隔序列(ITS)测序分析新茬地西洋参采收后大田土(A组)、轮作1年大田土(B组)、轮作2年大田土(C组)、未种植过西洋参的大田土(D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采用FUNGuild解析大田土壤真菌群落功能。结果表明,随着传统轮作年限的增加,大田土壤真菌群落整体多样性及丰富度渐次增加。测序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西洋参大田土壤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在各组土壤中所占比例约为50%。毛壳菌属(Chaetomium)、镰刀菌属(Fusar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Saitozyma、unclassified_f_Chaetomiaceae为老参田土壤优势属,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优势菌门和优势属门丰度出现一定的差异。西洋参老参田土壤真菌以腐生型为主,其次是病原菌型,菌群功能呈现渐次性变化。新茬大田土与传统轮作参田土壤中微生物组成和结构均具有明显差异,对于探究参田土壤改良种植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建立西洋参与农作物的合理轮作制度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加工方法是影响金银花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药农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金银花目前的加工方法进行考察,为制定一套适合金银花大规模生产,提高药材质量的加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