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1篇
  38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素对大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方品种金乡白皮蒜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大蒜蒜薹和鳞茎产量的影响,以及在适宜施氮量的条件下,大蒜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情况。结果表明:每生产1000kg大蒜需从土壤中吸收氮8.5kg、磷1.4kg、钾5.2kg。从播种到鳞芽花芽分化期(180d),大蒜干物质日均积累量相对较低,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30.7%、36.8%和46.1%;从鳞芽花芽分化期到收获(52d),蒜薹伸长、鳞茎膨大,大蒜干物质日均积累量迅速增加,对氮、磷、钾的吸收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69.3%、63.2%和53.9%,到收获前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达到高峰。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氮素用量为240kg·hm-2,大蒜对氮、磷、钾的吸收分别为0.710、0.114和0.434g·株-1,吸收比例为1∶0.16∶0.61。  相似文献   
2.
不同供氮水平对大葱土壤硝态氮运移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省章丘大葱/小麦轮作典型种植制度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硝酸盐及大葱品质影响。研究表明:章丘地区大葱地硝酸盐淋洗较严重。大葱各生长发育时期测得处理T5土壤硝态氮含量与T1之间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收获时处理T5的0~30cm、30~60cm、60~90cm三个耕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分别为4.35mgkg-1、6.81mgkg-1和6.49mgkg-1,可见该处理施氮量已远超出大葱正常生长所需。大葱产量以氮素优化处理(T4)最高,与T5间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同时该处理大葱硝态氮含量与T5间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大葱Vc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是对照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两者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农业污染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日益严重使产地环境质量问题日趋突出,对优势农产品的生产与出口构成巨大威胁。从化肥、畜禽粪便、生活排污、秸秆、农药、地膜6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山东省农业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了2001—2006年主要污染源中氮、磷元素的排放量与流失量。结果表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与农业废弃物的大量产出及不合理利用,是目前山东省农业污染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对氮、磷流失负荷的贡献上,畜禽粪便、化肥与生活排污是农业污染的3种主要污染源,2006年3种污染源共造成6.73×105t氮素与1.35×105t磷素流失,其中畜禽粪便、化肥与生活排污分别占50.78%,41.99%,7.22%与80.30%,11.78%,7.93%;山东省农业污染在源头预防层次上应重点加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高效施用技术,二是畜禽粪便等农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5.
用Wright’sGiemsa混合染料对日本黄姑鱼外周血涂片以及头肾、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印片染色,观察其中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形态特征,研究了日本黄姑鱼血细胞的发生发育模式。观察发现,在外周血涂片中,除红细胞外,还观察到多种白细胞,主要有单核细胞、嗜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而嗜碱性细胞没有被发现。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发生主要在肾脏和头肾,其次是脾脏;粒细胞的发生主要在头肾和脾脏。红细胞的发育经历3个阶段:原红细胞、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阶段。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逐渐变小,细胞与细胞核的体积比由大变小然后再变大。成熟红细胞除了由幼稚细胞发育而来以外,还可以进行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粒细胞的发育经历5个阶段: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淋巴细胞经历了3个阶段: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和成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发育和淋巴细胞相似,也经历了3个阶段: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和成熟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6.
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指数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18±0.5)℃、盐度27.0±0.5条件下,测定了褐菖鲉不同饥饿时间(0、3、7、14、21 d)的比肝质量、比胃质量、比幽门质量、比肠长及各消化组织消化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过程中,褐菖鲉消化道组织萎缩,比肝质量、比胃质量、比幽门质量和比肠长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其中比肝质量下降速率最大,饥饿21 d的比肝质量比对照组下降85.033%。饥饿期间,蛋白酶活力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亦为先升后降,饥饿1 d,前、中、后肠、幽门的淀粉酶活力呈不同程度上升,之后,除胃和幽门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皆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脂肪酶活力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控释氮肥一次施用对小麦群体调控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在田间进行了两年定位试验,与普通氮素一次施用和优化施肥进行对比,研究了生物可降解型控释氮肥在氮素释放特征、小麦群体调控、养分积累与利用、土壤氮素残留与排放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普通氮肥一次施用[OPT(N)]以及优化施肥(OPT)相比,控释氮肥(CRF)一次施用可有效调控小麦春季分蘖群体,使分蘖成穗率分别提高7.6%和1.5%,分别增加实收产量18.7%和-0.3%;控释氮肥的氮素释放特点与小麦植株氮吸收规律相吻合,氮素积累量相比OPT(N)提高了24.5kg·hm~(-2),且提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比例,氮肥利用率比OPT(N)处理高11.7个百分点;施用控释氮肥降低了收获期土壤硝态氮残留以及生长季N_2O排放(比OPT减少22.7%),减少了氮向土壤深层淋溶和向大气排放的环境风险;相比农民习惯施肥,在减氮87kg·hm-2的水平下,80%CRF处理亦可实现增收减排的目标。在现代农业轻简化生产趋势下,冬小麦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技术有望以节本稳产增效的优势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肥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微生物肥功效获认可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国,但肥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世界先进国家则在55%以上,充分发挥有机资源的作用,采用生物方法利用存在于空气和土壤中数量丰富的养分,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十分重要。一是可以解决化肥资源不足、生产不能满足农业需要的突出矛盾,保护我国有限的矿产资源;二是减少化肥进口,节约外汇;三是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四是  相似文献   
9.
花生根系分泌物对根腐镰刀菌和固氮菌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连续收集法提取到花生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并就花生根系分泌物对根腐镰刀菌36194和固氮菌14046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根系分泌物的中性、酸性和碱性组分对根腐镰刀菌菌丝的生长均存在一定的化感促进作用,对固氮菌的生长存在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并随添加浓度的增加化感作用增强。中性组分的化感作用相对更强些。GC-MS分析显示中性组分共含有2,4-二甲基苯甲醛、月桂酸、豆寇酸、软酯酸、油酸、硬酯酸等6种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
鱼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丽华  金媛  毛勇 《福建水产》2012,34(5):420-427
本文概括了鱼类的选择育种、驯化及杂交育种等传统鱼类育种方法,叙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有多倍体育种、雌、雄核发育、核移植、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育种;并提出了当今鱼类育种出现的问题。同时,做出了鱼类育种必将走向基因组育种之路的展望,为鱼类育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