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南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组装与示范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南麦区是我国第三大小麦优势产区,以套作小麦为主体。针对区域生态生产特点设计研制了ZB-4、ZB-5型带式播种机,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集成了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比传统人工挖窝栽培省工87.7%、节本18.4%、增产57.4%、增效420.0%。此项技术达到预期效果的技术要点是,坚持规范轮作,选准对路品种,掌握适宜播期,选择适宜机型规范播种,科学用肥、足氮增磷,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晚直播避灾高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是四川省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200~1500万亩,总产180~220万t,均仅次于湖北和安徽,居全国前三位和西部第一位。四川省油菜生产以甘蓝型品种为主,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区、川中丘陵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四川省小麦实现了连续第5年丰收.在国家继续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同时,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和工作力度,以确保2009年小麦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川西平原小麦免耕覆草高产高效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广汉市连山镇棉花一社,以绵阳26号,89-107为材料,进行定位试验和比较研究表明,免耕覆草栽培能显著增强小麦分蘖力,改善个体怀群体质量,促进增产,省工节本,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培肥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川麦42是利用CIMMYT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新资源育成的超高产新品种。2004~2006年,在四川多个生态点将川麦42与7个小麦品种的相关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川麦42的丰产潜力较高,籽粒单产一般可达6~8 t/hm2,平均比其他品种高7%~15%。在各生态点间的变异系数较高,达到20%~25%。②川麦42因产量高,其需肥量较大,一般高氮处理的籽粒单产都显著高于低氮处理。同时,中等密度(220~240苗/m2)有利于高产。③因春性较强,不宜过早播种,以10月25~30日为最佳播种期。④川麦42中后期灌浆速率高,优势明显,利于发挥大粒大穗潜力。  相似文献   
6.
从发达国家现代种业发展看种子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发达国家种子产业百余年历史变迁和跨国种业公司发展趋势为实证分析对象,研究指出实施种子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是提升我国现代种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阐述了种子科技价值链的概念、结构、系统功能和企业环境生态要素,以及实施种子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小麦的次生根数量、单株根系总长和根重均显著高于翻耕小麦。且在不同生育阶段根系活力均明显增强;免耕露播使小麦分蘖增多.尤其是芽鞘蘖、低节位蘖发生早而多;基部节间缩短、充实度提高.穗颈节增长.利于增强抗倒伏能力和提高产量;叶面积指教和群体质量提高,光合功能增强,干物质积累增多。  相似文献   
8.
9.
10.
为明确小麦淀粉品质与生态条件、氮肥运筹及其互作的关系,在四川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仁寿(丘陵麦区)、广汉(平原麦区)、西昌(山地麦区)3个生态点,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两个施氮量(120、180kg·hm-2)、3种施肥方式(底肥一道清;底肥∶苗肥=7∶3;底肥∶拔节肥=6∶4)对四川主推小麦品种川麦104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条件对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有极显著的主效应;120kg·hm-2施氮量下小麦淀粉崩解值显著高于对照(不施肥)和180kg·hm-2施氮处理;底肥∶拔节肥=6∶4处理显著提高了淀粉最终黏度。生态点×施氮量的互作对淀粉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影响极显著,生态点×施氮量×施肥方式的互作对淀粉的最终黏度影响极显著。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基本与海拔和生育期总降水量负相关,与生育期积温正相关,但孕穗-开花期较低的日平均温度和适度的降水对形成优质淀粉有利。不同生态点比较,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均以广汉点最大,仁寿次之,西昌最小。广汉点小麦的淀粉品质较好,更适合于面条加工;仁寿点在120kg·hm-2施氮量下淀粉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