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鳍鳠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镜观察发现:大鳍鳠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呈蜂窝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无典型汇管区;肝实质中有胰腺组织分布.电镜观察发现:大鳍鳠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可分为电子密度低的亮细胞和电子密度高的暗细胞.胞质中线粒体非常丰富;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层层绕核排列;可见次级溶酶体聚集而成的残体;糖原颗粒和脂滴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吞噬泡较多,说明其吞噬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操纵理论,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借鉴日本发展海洋渔业的经验,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栽培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渔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翘嘴鲐、大鳍鳗和斑鳜肝脏进行了比较解剖观察,描述了3种鱼肝脏的的外形特征、门静脉、肝管及胆囊.在3种鱼比较解剖的基础上,讨论了鱼类肝脏的位置及外形特征,翘嘴鲐肝脏的2种特有结构,鱼类的肝门及门静脉;进一步探讨了3种鱼肝脏解剖学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泽陆蛙夏末秋初体温与环境因子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夏、秋季节交替时(7-8月) 泽陆蛙体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自然状态下,对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体温及其所处环境的气温、地温、水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光照度等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体温与诸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温与气温关系密切,7月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月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温与地温及水温之间关系密切,7月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月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温与光照度之间关系较密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温与空气相对湿度存在负相关关系,7月份空气相对湿度对其影响不明显,8月份则明显受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解剖观察发现,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具有外形不规则的独立肝脏.光镜观察发现,肝小叶不明显,中央肝血窦呈网络状,边缘肝血窦呈点线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汇管区不明显.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及内含物,以粗面型内质网和线粒体最为常见,溶酶体功能活跃,可见不同阶段的次级溶酶体及残体,脂滴和糖原颗粒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具吞噬泡,伪足发达,狄氏间隙及胆小管管内均有肝细胞微绒毛伸入.  相似文献   
6.
解剖观察发现,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具有外形不规则的独立肝脏.光镜观察发现,肝小叶不明显,中央肝血窦呈网络状,边缘肝血窦呈点线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汇管区不明显.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及内含物,以粗面型内质网和线粒体最为常见,溶酶体功能活跃,可见不同阶段的次级溶酶体及残体,脂滴和糖原颗粒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具吞噬泡,伪足发达,狄氏间隙及胆小管管内均有肝细胞微绒毛伸入.  相似文献   
7.
大鳍鳠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镜观察发现:大鳍鳗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呈蜂窝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无典型汇管区;肝实质中有胰腺组织分布。电镜观察发现;大鳍鳗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可分为电子密度低的亮细胞和电子密度高的暗细胞。胞质中线粒体非常丰富;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层层绕核排列;可见次级溶酶体聚集而成的残体;糖原颗粒和脂滴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吞噬泡较多,说明其吞噬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8.
对黔南地区成体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进行了14个月喂养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成体大鲵体长生长和体质量生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二者之间反向关系明显;体长生长与水温呈正向关系;体质量生长与水温关系复杂,有高温和低温限制。大鲵喜欢阴暗安静的环境,食性范围较广;排出团状或细沙状粪便,且进食越多,排便次数就越多。大鲵具有蜕皮习性,蜕皮次数与体质量生长具有正向关系。黔南地区饲养的大鲵很少冬眠,在生长高峰期投喂充足饵料,能够有效促进增重率;用福寿螺配合饲料喂养鲤鱼,再用活鲤鱼喂养大鲵,可以显著提高人工养殖大鲵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栽培渔业的涵义 “栽培渔业”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最早是在1963年提出来的,同年在濑户内海首先实施,意在通过人为努力增殖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幼苗,让经济动物种群丰富起来,从而获得持续高产。栽培渔业的科技含量很高,要求较高的技术支撑、严格的管理措施、严密的监测体系和科学的捕捞手段等;主要实施环节包括增殖对象(品种)确定、优良亲本的培育、受精卵采集、种苗(含天然种苗)生产、中间培育、放流、资源管理、管理中的鱼类保护、结果评价等。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的基础资料,于2007-2-009年对该保护区的斑蝶和弄蝶进行了采集、鉴定.结果显示,共有斑蝶5属8种,弄蝶10属13种.加上前人采集记录,茂兰保护区斑蝶总计5属10种,弄蝶总计27属37种.弄蝶科的白弄蝶属、花弄蝶属和刺胫弄蝶属为茂兰新纪录属,斑蝶科的大绢斑蝶、拟旖斑蝶、黑紫斑蝶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