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斑点叉尾(鱼回)、黄颡鱼在主产区均出现了较为集中的病害暴发情况,个别养殖企业短期内死亡的斑点叉尾(鱼回)超过5万千克,局部区域的黄颡鱼接近100%发病,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从鱼病防控的逻辑来看,通过标准化的鱼体检查,结合水质的检测、塘口的询问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出鱼病,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治疗。现结合一线走访的情况及网络求助的信息,将黄颡鱼、斑点叉尾(鱼回)等无鳞鱼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鲫鱼养殖中容易发生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大量寄生于鲫鱼鳃部,导致鳃丝上黏液增多,鳃丝浮肿呈灰白色,鳃盖难以闭合,病情严重时往往引发细菌感染,进而导致鲫鱼死亡。这类寄生虫病在鲫鱼苗种养殖阶段经常发生,严重时造成池养夏花鱼种大量死亡。目前,防治寄生虫类疾病主要还是通过泼洒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斑点叉尾(鮰)全年有鱼持续供应市场,维护光明渔业品牌,降低养殖风险,缩短养殖时间,光明渔业2020年参考四川养殖模式,在海丰三区拿出两个塘口进行试养,以探讨最优二龄(鮰)鱼种养殖模式,为公司后续养殖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Na+/K+-ATPase是水产动物体内渗透压调节的关键酶。本研究通过RT-PCR和RACE技术首次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克隆了Na+/K+-ATPaseα1基因(GenBank登录号:KC691291.1);该基因的全长cDNA为3 805 bp,包含306 bp的5'-UTR、3 11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 037个氨基酸)和388 bp的3'-UTR。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水生甲壳动物的同源性高达91.9%~98.5%,表明其在甲壳动物间有高度的保守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鳃中的表达量次之,肠和胃中的表达量较为接近,肌肉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最低;该基因在中华绒螯蟹的8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溞状幼体期(溞I~溞Ⅴ)的表达量均较低,大眼幼体期的表达量最高,而后表达量下降,仔蟹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蟹期(P0.05);通过对海水(盐度21)和淡水中饲养30 d的成蟹组织表达检测,海水环境中该基因在肌肉和肝胰腺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淡水环境(P0.05),而淡水环境中该基因在鳃中的表达水平却显著高于海水环境(P0.05),海水和淡水环境中该基因在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腺和鳃是中华绒螯蟹Na+/K+-ATPaseα1基因的主要表达器官,Na+/K+-ATPaseα1对中华绒螯蟹渗透压调节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生产上的蟹苗培育和亲体保育的适宜盐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成蟹阶段蜕壳与生长观察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中华绒螯蟹成蟹阶段(200 d)的个体蜕壳与生长观察。在观察的4次蜕壳中,实验河蟹蜕壳后的体重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7%、69.1%、80.1%和64.8%,壳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3%、17.0%、29.5%和16.7%,壳宽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4%、18.3%、28.2%和18.1%;雄蟹每次蜕壳后的体重、壳长和壳宽均高于雌蟹,但从第3次蜕壳开始,雌雄间才呈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P0.05)。第1-4次的平均蜕壳间期分别为37、38、29和41 d。在前两次蜕壳,其蜕壳后的生长变异系数较大,而在后两次蜕壳,其蜕壳后的生长变异系数相对较小。起始体重对每次蜕壳后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第3次蜕壳后的体重与其他次数蜕壳后体重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还发现,壳长、壳宽与生长水温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体重与生长水温的相关性略显著(r=0.917~0.923,0.05P0.1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河蟹成蟹阶段在第3次蜕壳时的增长率最高,对生长影响较大,应注意此阶段的饲养与管理;同时,在生产上为提高成蟹的养成规格应选取规格较大的蟹种。  相似文献   
6.
<正>一、发病原因(鱼回)鱼越冬综合征的病因目前众说纷纭,有病毒、养殖模式、种质、饲料等多种推断,至今尚无权威论断。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体质是(鱼回)鱼越冬综合征的核心因素。鱼体代谢障碍导致大量死亡,水霉、寄生虫、用药、动网、加料、气温突变等刺激都是诱因。越冬前保健不充分,鱼体质差,代谢障碍严重,随着温度降低,心脏供血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海南典型热带山地雨林分布区域尖峰岭60 hm~2大样地内萌生植物的物种组成、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及样地内具有萌生现象的木本植物(胸径≥1 cm)为研究对象,统计样地萌生植物的萌生数和萌生率,并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将植物的萌生现象分为两类:萌条和分支。[结果]表明:样地具有萌生现象的木本植物共有260种,隶属58个科142个属,科、属、种数量分别占样地植物总数的93.5%、91.6%与89.7%;萌生个体数最多的前5个物种依次是:九节、厚壳桂、卵叶新木姜、钟萼粗叶木、钮子果;除厚壳桂、尖峰岭锥外的其他植物,萌生现象对物种重要值的影响均不超过0.05%。植物的萌生现象与海拔极显著相关(P0.001)。[结论]作为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占优势的更新模式之一,萌生更新不仅是树种对生态位占据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对群落物种共存、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后期还可以对样地萌生现象受台风干扰后的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食品安全等问题日趋严重,寻找良好而安全的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方法迫在眉睫。本研究利用从患病鲫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制备灭活疫苗,用(50±5) g的健康鲫鱼作为试验对象,免疫组腹腔注射制备的疫苗,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缓冲液。二次免疫后1、7、14、21、28 d检测血清凝集效价、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二次免疫28 d后,对免疫组和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观察鲫鱼生长状况,记录死亡量。结果表明,免疫组血清凝集效价在免疫后逐渐升高,在21 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都于免疫后14 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攻毒结果显示,免疫组死亡率10.0%,对照组死亡率83.7%,相对保护率达到88.5%。说明制备的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可以诱导鲫鱼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奇、偶年天然群体的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生命周期通常为两年,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在理论上,相邻两个年份中华绒螯蟹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婚配或基因交流,而存在奇年与偶年两个系谱之分。为检验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奇、偶年份群体的遗传差异,应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2004-2011共7年采集的中华绒螯蟹长江口天然繁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偶年群体(2004、2006、2008、2010)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显著高于奇年群体(2007、2009、2011),P<0.05;(2)奇、偶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差异显著(P=0.024);(3)基于遗传距离的NJ聚类关系树表明:奇、偶年群体形成较为明显的两个遗传聚类;(4)主成分分析(PCA)和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均表明:奇、偶年类群的分化明显,但两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渐渗与基因交流;(5)两个偶年(2004、2006)和两个奇年(2007、2011)群体检测到显著的遗传瓶颈效应。研究结果综合表明:长江天然中华绒螯蟹群体存在较明显的奇年与偶年差异,但两者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0.
盐城是鲫鱼养殖的主要地区之一,素有全国鲫鱼看江苏,江苏鲫鱼看盐城一说。但是,多年的鲫鱼养殖,导致鲫鱼病害严重,尤其是鲫鱼鳃出血,给盐城鲫鱼养殖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制约了盐城地区鲫鱼养殖的发展。鲫鱼鳃出血的病原是鲤疱疹病毒Ⅱ型,该病毒只危害鲫鱼及其变种,对池塘中的其他鱼类也具有感染性,但无致病性。携带病毒的鲫鱼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鲫鱼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