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混用对夏玉米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混用对夏玉米拔节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A1、A2、A3、A4处理每小区各施阿特拉津和乙草胺0.5mL、1.0mL、2.0mL、4.0mL,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随除草剂剂量升高,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板参散防治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试验使用高能低蛋白日粮饲喂蛋鸡造模,检测板参散对模型蛋鸡肝脏组织形态和肝脏抗氧化性的影响,然后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板参散防治脂肪肝综合征的靶点蛋白信息,并对其进行蛋白互作关系分析、GO功能注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饲喂板参散的药物组蛋鸡肝细胞内脂肪小滴蓄积减少,肝细胞形态结构正常,肝细胞间隙清晰,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筛选得到板参散中β-谷甾醇、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等89个活性成分,其主要作用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AKT1)、肿瘤抗原P53(TP53)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等94个潜在蛋白靶点,β-谷甾醇、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与关键靶点AKT1、TP53均具有良好的分子对接活性;核心靶点主要富集于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凋亡过程的正调控和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大分子复合物、核质、受体复合物等细胞组分,酶结合和相同蛋白结合等分子功能,以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PI3K/A...  相似文献   
3.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中药渣资源化痛点问题是前提和保障。大量的药渣因无有效利用途径而废弃,传统的处理方式不仅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同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现阶段中药渣在农业、畜牧业、能源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应用的弊端和局限性,对中药渣未来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探讨,提出中药渣资源转化高附加值产品的相关思考和建议,以期解决中药渣消纳难的问题,延伸中药资源产业链,将助力中药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黄土高原新造耕地土壤质量改良需求,开展以羧甲基纤维素钾(CMC-K)为土壤改良剂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为新造耕地土壤水分保持与养分改良提供依据。  方法  设置CK(0 kg hm?2)、T1(100 kg hm?2)、T2(500 kg hm?2)、T3(1000 kg hm?2)和T4(2000 kg hm?2)5个处理,对不同处理的新造耕地土壤水分、电导率与养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结果  新造耕地施用CMC-K土壤含水量提高14.6%~121.7%,在谷子生长季前期(6月和7月)和后期(10月)土壤保水功效较大。在CMC-K较高施用量(1000 ~ 2000 kg hm?2)情况下,谷子生长季前期(6月)土壤电导率提高了37.3% ~ 73.4%;全部处理在谷子生长季后期(10月)的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达19.2% ~ 21.8%;谷子生长季的土壤电导率呈现降低趋势。施用CMC-K能够提高土壤硝态氮9.6% ~ 46.5%、速效磷21.9% ~ 207.9%和速效钾13.2% ~ 95.9%,对土壤pH基本没有影响。施用CMC-K谷子产量提高了6.2% ~ 19.2%。  结论  施用CMC-K能够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养分吸收利用,提高谷子产量,可以作为黄土高原新造耕地土壤改良剂使用,推荐施用量约100 kg 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小麦试验,研究了除草剂苯磺隆和2,4-D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碳/氮比(Cmic/Nmic)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2,4-D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与对照相比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苯磺隆、2,4-D对微生物量碳的抑制作用第14天和第7天分别达到最大,为54.9%和45.2%;对微生物量氮的抑制作用均为第7天最大,分别为51.0%和 65.4%。2种除草剂处理均在第28天微生物量碳、氮达到最大,为对照的1.09和1.33倍,呈极显著的激活作用,且激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主要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苯磺隆、2,4-D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主要与处理的浓度和时间有关,与除草剂的种类无关。  相似文献   
6.
苯磺隆降解菌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苯磺隆微生物降解机制,从长期使用苯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菌株,命名为BHL,研究了温度、初始pH值、通气量、碳源、氮源等因素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降解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值7.0,苯磺隆质量浓度100 mg/L,装液量50 mL,Mg2+质量浓度200 mg/L;以酵母膏为氮源和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BHL的生长最好;并且菌株BHL也能够以苯磺隆为唯一的氮源、碳源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马铃薯根际土壤固氮解磷菌类群,分析其固氮酶活性和溶磷能力,为利用新造地作物根际促生菌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延安市安塞区新造地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Ashby培养基和无机磷培养基分离纯化马铃薯根际固氮解磷菌,以16S rDNA基因分析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类群组成,以乙炔还原方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以溶菌圈法和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结果】从延安新造地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到9株固氮解磷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红球菌属(Rhodococcus)、节杆菌属(Paen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贪噬菌属(Variovorax)、肠杆菌属(Kosakon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等8个属;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固氮和溶磷特性,其固氮酶活性在11.88~95.08 nmol/h,其中菌株N34的固氮酶活性最高,且与其他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差异显著;9株固氮解磷菌株溶磷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溶磷能力为22.05~54.9 mg/L,其中菌株N46的溶磷能力最好,7 d累积溶磷能力达到54.9 mg/L。【结论】分离纯化得到的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一定的固氮解磷能力,可用于开发马铃薯功能菌肥。  相似文献   
8.
氮肥减量对华北夏玉米节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民习惯施氮,以夏玉米为试验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氮肥减量0%(CK:270 kg/hm2)、-10%(N1:243 kg/hm2)、-20%(N2:216 kg/hm2)和-30%(N3:189 kg/hm2)对节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10%~30%对地上节根内生真菌Chao1指数影响不显著,而氮肥减量20%~30%却显著降低地下节根内生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氮肥减量10%~30%显著提高地上节根内生真菌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却显著降低地下节根内相应指数。减氮10%~30%显著提高地上节根内格孢菌目(Pleosporales)丰度,显著提高地下节根内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丰度,显著降低地下节根内肉座菌目(Hypocreales)和炭角菌目(Xylariales)丰度。氮肥减量10%显著提高2类节根内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丰度,而氮肥减量30%仅显著提高地下节根球囊菌门丰度。随着氮肥减量比例的增加,与对照的相似系数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穗粒数与地上节根内格孢菌目、地下节根内球囊菌门和肉座菌目丰度显著相关,有效穗数与地下节根内粪壳菌目丰度显著相关。经综合比较,减氮30%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灌浆期可显著提高地上节根格孢菌目丰度809.95%;显著提高地下节根内球囊菌门丰度89.93%和粪壳菌目丰度1 319.22%,却显著降低肉座菌目丰度78.14%。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基纤维素保水缓释肥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秸秆废弃物不合理的使用导致资源浪费和农业污染问题,探讨秸秆基纤维素保水缓释肥的生产成本、在农业上应用的可行性,对秸秆基保水缓释肥的特性及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硝酸-水溶液一步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采用溶液聚合法将玉米秸秆纤维素与丙烯酸、丙烯酰胺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并利用半互穿网络技术制备具有保水功能的缓释肥(MS-CPPC),引入聚磷酸铵作为氮、磷营养物质。运用正交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红外光谱(fl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热重分析技术(thermo gravimetric analysis)对制备的产品进行表征;研究了MS-CPPC的吸水性以及在水和土壤中的氮磷缓释性。结果表明,制备的最优工艺为:纤维素与丙烯酸质量比为1:6、交联剂与纤维素质量比为1:20、引发剂与纤维素质量比为5:1、聚乙烯醇共聚物与纤维素质量比为5:2。该保水缓释肥有良好的吸水性,吸水率为443.2 g/g;混施到土壤中对水分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防止土壤表层滞水;同时,该产品具有氮磷缓释特性,24 h和30 d的氮、磷累计释放量分别为14.69%、13.01%和67.11%,55.74%,氮磷释放性能符合符合缓释肥料国家标准;土柱试验表明,添加MS-CPPC可以显著减少氮磷淋溶损失。利用玉米秸秆制备的保水性缓释肥具有制造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并且可以实现秸秆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尿素、多效唑配施对苯磺隆胁迫下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苯磺隆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抑制—激活作用,抑制和激活作用均随着苯磺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第60 d激活率是对照的2.83倍;低浓度苯磺隆对碱性磷酸酶表现为激活—抑制—激活作用,高浓度苯磺隆表现为抑制—激活作用,第60 d极显著地高于对照,是对照的2.49倍;低浓度苯磺隆对蛋白酶活性表现为激活—抑制作用,高浓度苯磺隆表现为抑制—激活作用;尿素、多效唑(除B1N1处理对蛋白酶的影响外)配施可减弱苯磺隆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大多数处理表现为抑制—激活作用,在处理结束时(第60 d),脲酶和碱性磷酸酶仍极显著地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