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1.
浅析绿化在大遗址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璐艳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83-683,750
揭示了目前我国遗址地绿化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绿化在遗址地环境保护中的三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主题公园吸引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璐艳  邹志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33-234,242
通过对国内主题公园和旅游不同形式的研究,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提出了4种在农业主题公园策划时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开发项目,并以杨凌农业主题公园项目策划为例,具体分析了农业主题公园吸引力的策划。  相似文献   
3.
王璐艳  刘克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52-12753,12806
由《城市公园的反思:公共空间和多元文化》打开一种审视城市公园的新思路。把人类学引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思路,为我国城市公园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该书的介绍和评价,提出一些关于我国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从城市公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用人种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公园或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多样性,关注使用行为和不同的文化特征,思考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如何尊重生态和公园的环境建设,协调好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我国的城市公园应反思的不只是文化,还应注意怎样在尊重文化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在环境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市民的利益,这也是公园规划、建设、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使大明宫成为了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唐大明宫的园林历史能够对唐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绿化树种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中国国家遗址公园绿化规划与设计提供一种研究思路和方法。笔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及分类,特别是对唐代诗歌的研究,对与唐大明宫园林相关的诗文加以分析、推测和考证,初步整理唐大明宫皇家园林植物的种类,并总结其园林特色。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区的野生植物十分丰富,其中分布在城市区的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对城市的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一些科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改善的作用。以西安城市区的野生草本花卉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植物种类及分布特点、形态特征,并分析了它们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温室餐厅的园林景观营建主要是通过植物来营造一种生态、自然的园林氛围。本文通过对国内数家温室餐厅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我国温室餐厅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对温室餐厅就餐环境的营建提出了客观的看法,并归纳出适合生态餐厅种植的温室植物的种类,并提出了植物造景和意境创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近年来大遗址保护新模式"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兴起这一社会背景,面对"实践先行而理论滞后"的现实,首先通过相关概念的辨析,厘清了考古遗址与城市公园及遗址保护区的区别与联系,其次针对其现阶段在绿化规划及环境营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考古遗址公园的绿化规划不应照搬城市公园的绿化模式,而应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绿化规划理论予以指导的观点,最后基于对绿化必要性、特殊性的分析,探讨考古遗址公园绿化规划理论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璐艳  肖莉  刘克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74-12175
陈炉镇地形阶梯错落,民宅、窑洞、树木、农田迭层分布在山体上。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了解陈炉镇乡土树种、果木与经济类树木、园林绿化树种、野生地被植物的情况,将陈炉镇按植被类型及土地使用现状划分为梯田风貌区域、山林风貌区域、住区绿化区域、单位厂区绿化区域4个区域,然后根据陈炉镇绿化规划原则将陈炉镇规划为防护林和经济林带、水土保持林带、刺槐混交景观林带、居民宅旁绿化带4个区域,最后提出了绿化景观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常家庄园的园林和建筑,浅析了其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分析了常家庄园的造园思想和文化底蕴及其研究价值,为今后的园林设计提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