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诗  王红芬 《蚕桑通报》2007,38(3):18-20
专养雄蚕技术作为一项蚕桑的技术革命,目前已进入实用推广阶段。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雄蚕杂交种的制种特点,决定产生同样鲜茧量的蚕种繁育成本显著高于常规杂交种。如何降低雄蚕杂交繁育成本。成为推广雄蚕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蚕桑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一直以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丝生产和出口国,但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压力加大、替代产品发展快速、终端技术突破困难等问题的出现,我国仍没有跻身世界丝绸强国之列,如何稳定蚕桑产业规模,再次实现蚕桑产业快速发展成  相似文献   
3.
王红芬  陈诗 《浙江农业科学》2014,1(7):1095-1096
对蚕种繁育中,秋华、平30的羽化习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平30原种提前秋华2 d出库,可满足父母本正常杂交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结合峨山彝族自治县彝人谷自然资源现状,彝族风情及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彝人谷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2017-2018年实施种植业保险两年以来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桑园防虫网可有效隔离桑树与外界环境中动植物的直接接触,既防止野外昆虫与家蚕微粒子病的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又能提高桑叶内在质量与桑叶的清洁度。有利于提高家蚕的食下量与消化率,提高种茧的结茧率、健蛹率以及蚕种繁育的产质量。针对防虫网的结构与功能、选材合理性和使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科学设计,能大大降低生产风险,改变蚕种生产过程只有通过全龄桑叶药物浸渍消毒这个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方法,增强蚕体体质,提高种茧质量。因此种茧饲料桑园采用防虫网覆盖这种简单适用而又有效的防虫技术,在蚕种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7.
结合峨山彝族自治县彝人谷自然资源现状,彝族风情及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彝人谷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玉溪市蓝莓的有机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溪市从2000年开始引进蓝莓种植以来,现已发展种植3 000亩左右,亩产值2万~3万元。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示范,摸索出蓝莓的高产栽培技术,其内容包括建园、土肥水的管理、施肥、修剪、采收等。  相似文献   
9.
在平衡致死系“平30”原种生产中,往往由于浸酸及催青等原因造成孵化不齐,或由于大量淘汰迟眠蚕,导致后期雌蛾先行羽化,同时造成雌雄蛾比例严重失调,以致雄蛾一日行多交都无法满足需要,在不得已情况下需要对雌蛾进行冷藏处理。通过对雌蛾进行5℃、10℃2个不同温度及分别冷藏1 d~3 d和雄蛾1日3交及2交后雄蛾经冷藏后于次日再行3交后的雌蛾产卵试验,调查雌雄蛾不同处理对卵质的影响,为蚕种生产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雄蚕茧烘折缫折低、出丝率高、单丝纤度细、净度优,有利于缫高品位生丝。“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第1对实用化雄蚕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国内外第1对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该雄蚕品种的育成并推广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大规模生产雄蚕丝的国家。目前该雄蚕品种在全国已累计推广150万张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为饲养好该雄蚕品种,充分发挥其优良经济性状,现就该品种的饲养要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