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湖北板栗产业化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湖北板栗产业化的优势1.1板栗生产历史悠久湖北省地处华中腹地,自然环境条件适宜于板栗的生产和繁殖,种植板栗历史悠久,是全国板栗主产区之一。全省各县(市)均有板栗栽培,集中分布在大别山区、大洪山区和秦巴山区,其中罗田、麻城、随州、京山等地板栗在全国都享有盛名。湖北还有很强的品种优势,经过长期选育,已形成数十个板栗无性系品种,其中良种有:浅刺大板栗、深刺大板栗、大果中迟栗、中果中迟栗、羊毛栗、六月暴、红光油栗、乌壳栗、桂花香、九月寨、薄壳大油栗、中果早栗、油栗、红毛早、青毛早、白毛早、闭口红、浅刺早…  相似文献   
2.
玉米南方锈病菌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玉米南方锈菌的超微结构特征和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特征,可为南方锈菌致病机理和玉米抗锈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采集玉米品种‘郑丹958’和‘先玉335’自然发病的南方锈病病叶,4%戊二醛固定液抽气固定,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玉米南方锈病菌的胞间菌丝呈丝状,胞间菌丝和胞内菌丝细胞核在不同感病玉米品种之间具有单核或者双核的差异;胞间菌丝与寄主细胞接触诱导吸器母细胞的分化,吸器母细胞穿透寄主细胞壁在细胞内形成吸器;寄主细胞质膜在吸器的侵入部位内陷,随着吸器的发育,在吸器颈部周围形成胼胝质并将吸器颈部完全包围起来;夏孢子表面具密致、交错排列的刺突,刺突基部外围存在圆形凹陷的脊。本研究揭示了玉米南方锈菌基本超微结构特征和侵染机构(吸器)细胞学特征,并对其在不同品种细胞内的核相进行了分析,为玉米南方锈菌组织病理学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挖掘与叶锈菌萌发及早期侵染相关的关键基因,利用PacBio SMRT和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叶锈菌夏孢子萌发0、2、4、8、12和24 h的孢子和芽管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全长转录本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候选基因筛选,利用qRT-PCR技术对候选基因在不同毒力菌系与小麦的亲和/非亲和互作中的表达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综合分析筛选出差异显著且功能相关的4个候选基因,其中,PTTG_1050为SNARE蛋白的编码基因,可能参与SNARE介导的囊泡运输;PTTG_4765属于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PDR亚族;PTTG_1823属于PKc_Like超基因家族;PTTG_1279为候选分泌蛋白编码基因。2)4个候选基因在侵染早期受到强烈诱导或抑制,且在亲和互作中表达量高于非亲和互作,说明其在叶锈菌的早期侵染和扩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早期成功侵染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经济林发展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湖北经济林发展现状湖北地处华中腹地,属中北亚热带,地域辽阔,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经济林种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板栗、坝漆、核桃、油桐、木耳、香菇、药材、五倍子、茶叶、水果、蚕桑、银杏等林特产品在全国乃至国外都有较高的声誉,是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生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发布实施了“九五绿色致富工程”及“人平一亩经济林”的奋斗目标,在省厅积极组织领导协调及各级林业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切实落实经济林建设责任制,我省经济林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1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产…  相似文献   
5.
<正> 近十年来,我省平原林业迅速发展,与森林资源日趋萎缩的某些山区林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平原造林的实践,使人们耳目一新,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它的关注。因此,平原造林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大气候。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平原林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回顾了我省平原林业所走过的道路,对平原造林兴起和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作了分析,并就今后平原林业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管见如有偏颇,欢迎共商一是。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转录因子TaMADS2在小麦抗叶锈病中的功能,以TaMADS2基因在亲和/非亲和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上调表达,且在非亲和组合中上调表达时期较亲和组合更早为依据,利用BSMV-VIGS技术沉默‘中国春’‘郑麦9023’中TaMADS2基因表达,观察TaMADS2沉默植株的表型以及病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叶锈菌后,TaMADS2基因沉默植株较对照相比叶锈菌感染加重,单侵染点处活性氧积累面积减小,菌丝长度增加,发病面积增大,促进了病原菌的生长,减弱了植物的抗性反应;通过qRT-PCR分析发现在叶锈菌侵染早期,病程相关基因TaPR1和TaPR2的表达水平下调。综上,TaMADS2基因可能通过调控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正向调控小麦对叶锈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