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境胁迫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植物生长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揭示植物的应答胁迫分子的机理已经成为人们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能揭示不同胁迫状况下,植物蛋白质的具体表达情况,有助于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环境胁迫下的植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及植物响应胁迫机理,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概述了植物逆境胁迫适应...  相似文献   
2.
乡土草的园林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乡土草资源情况,分析了乡土草在园林绿化中的优势,提出在城市绿化中应多利用当地乡土草,最后指出在利用乡土草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外源激素ABA、ETH处理大豆幼苗,通过人工控水研究外源激素喷施对大豆生理及叶片表皮蜡质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BA、ETH处理14 d时,各处理之间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叶片失水率则表现为当离体叶片失水80 min后ABA、ETH处理低于CK。当ABA、ETH处理28 d时,各处理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14d,ABA处理与ETH、CK处理之间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显著,ETH与CK处理之间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低于14 d的含量,AB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ETH处理差异显著,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叶片的失水率不断增加,当离体叶片失水60 min时ABA、ETH处理的叶片失水率趋于相同,显著的高于CK处理。ABA、ETH、CK处理28 d,扫描电镜观察大豆叶片表皮蜡质呈棒条状,处理之间数量无明显差异,而ETH处理的茎秆表皮的蜡质数量明显少于ABA、CK处理,呈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大豆不仅是一种经济作物,也是油料作物的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大豆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食物,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酸,大豆的需求量也逐渐提高.大豆的生产效益与栽培技术有关,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病虫害以及大豆的管理工作也影响着大豆的生产效益.本文从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意义、种植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芮海英 《北方园艺》2010,(13):114-115
简要介绍了大庆市土壤及水资源情况,指出大庆市是盐碱地面积较大的城市,也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之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庆市的绿化现状及优缺点、大面积绿化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案、大面积绿化与客土短缺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案,最后提出大庆市耐盐碱节水型城市绿地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6.
几丁质酶活性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大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大豆疫霉菌后的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接种的不同大豆品种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区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的几丁质酶的含量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的速度比感病品种快,酶的高活性维持的时间较长。抗病品种在接种后24 h酶活性达到峰值,中感和感病品种在接种后48 h达到峰值。说明大豆疫霉菌可诱导几丁质酶产生,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几丁质酶的活性呈正相关关系。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 ℃,最适pH为5。该酶在45 ℃以下,pH在4~6时酶活性稳定,超过60 ℃,pH超过7时酶活性丧失较快。Mn2+、Zn2+、Ba2+、Fe3+、Ca2+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Al3+、Ag+、Fe2+、K+、Mg2+、Cu2+、Hg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测定了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接种大豆疫霉菌后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和2种酶对大豆疫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能诱导大豆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增强,但2种酶在积累速度和幅度上,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有显著的差异。与感病品种"857-1"相比,抗病品种"垦农4号"2种酶活性不仅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且高活性维持的时间长。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混合液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其次是β-1,3-葡聚糖酶,而几丁质酶对大豆疫霉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表明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与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呈正相关关系。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混合对大豆疫霉菌的抑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天然煤炭腐植酸对盐碱土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索天然煤炭腐殖酸对盐碱土改良的效果,通过设置不同配比的腐植酸与土壤,进行小白菜的室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腐殖酸与土壤体积比大于1/2的处理中,小白菜均能生长,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H8(腐殖酸与土壤体积比为4∶2)处理植株出苗率平均为67.9%,叶长平均为8.6 cm,叶宽平均为2.3 cm,主根深平均为4.8 c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随着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土壤p H值和EC整体上呈降低趋势,而土壤含水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天然煤炭腐殖酸施到盐碱土上起到了改良的作用,使得小白菜能够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了解FtsH基因在大豆中的表达特性和功能,通过GenBank中拟南芥等其他植物FtsH基因序列设计1对简并引物,从盐处理的大豆叶片中克隆GmFtsH2的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GmFtsH2在低温、盐、干旱和高温处理下的表达情况.从大豆中克隆到一条...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和鉴定耐盐大豆品种,以大庆地区比较常见的主栽大豆品种抗线3号、抗线9号、1133和合丰50为材料,利用含有浓度为0.9%NaCl的1/2Hongland营养液对大豆幼苗进行盐处理试验。观察记录不同大豆品种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同时在盐处理0、3、6、9、12、24和48h后分别取大豆幼苗的叶片和根系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抗线3号在短时间内盐胁迫下的生长情况优于另3个品种,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大豆品种幼苗都出现明显的盐害现象,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抗线3号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另3个大豆品种,而丙二醛含量低于另3个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