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稻吨田宝”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籼水稻施用“水稻吨田宝”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在苗期和拔节期分别按每50mL/667m^2“水稻吨田宝”兑水15kg均匀喷施,具有降低植株高度,增强抗倒伏能力作用,同时能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制作模架改变机械插秧育秧方式,既解决了软、硬盘育秧投入成本高,又解决了双膜育秧切块费工,切块成型标准难掌握、边角碎料多,种、肥、土浪费大的弱点。使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成本低,投资少,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秧板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3.
4.
霍邱有大量的低洼滩涂耕地,适宜种植旱稻。为引进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较好的旱稻新品种(组合),开展了不同旱稻品种对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霍邱种植的绿旱3号、绿旱优1号、旱优88旱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管水方式,研究其对水稻生育期、分蘖、成穗率、抗倒伏及产量影响,选择最佳管水方式。以水稻浅水栽插活棵后晾田3d,湿润促蘖,够九成苗烤田之后保水15d,晾田5d,反复管水至成熟,收获前7d断水,不仅增产,且有预防倒伏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秧易倒伏是机插秧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探索不同密度条件下,用适宜浓度二甲四氯处理,能增加抗倒伏强度。笔者特进行了机播杂交中稻移栽密度与化控技术研究。初步证明在不同移栽密度下,二甲四氯具有降低基部节间长度,增加宽度,具有抗倒伏作用,以200mL/667㎡药剂处理穗总粒数最多、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用二甲四氯、“920”不同用量处理杂交中稻,研究其对生育期、干物质含量、节间长宽、经济性状、产量的影响,总结出用“920”、二甲四氯处理使水稻生育期延迟,有效茎蘖数及有效穗也随之减少、增加基部节间长度,不利于抗倒伏,喷施920能增加结实率,随着用量增大结实率降低,喷施二甲四氯能降低结实率:以每667m^2喷施二甲四氯400ml能增产,每667m^2喷施“920”2g减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上在栽后20d对超过预期镌数的茎蘖苗喷适量的二甲四氯,有一定的控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引进了14个水稻新品种与Ⅱ优838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种植的皖稻181、隆平301、华两优12063个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杂交中稻不同播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家昆  王琼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7):61-62,147
通过不同播期研究,初步表明杂交中稻在沿淮生态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播期过早易受高温热害,播种过迟易遇低温,甚至冷害影响,造成结实率下降,从而降低产量,为确定杂交中稻在沿淮生态区的适宜播种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稻再生特性在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是我国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技术途径,针对沿淮地区温度、光照资源供应(一季中稻生产有余,而双季稻生产不足),征集了11个早熟中稻品种与隆晶优1212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沿淮地区种植的“一种两收”再生稻新品种。结果表明:乐优966、银两优506两个品种在全季综合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适宜在沿淮地区做“一种两收”水稻新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