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增甘膦(GP)对甜菜的增糖作用国内外都有不少报导。MH原是一除草剂,现将其作为甜菜增糖剂,则是老产品发挥新用途。AP是芳香族羧酸类化合物,作为甜菜增糖剂,只是近些年国外才有报导。1982年,我们将GP、MH和AP等六种药物用于甜菜增糖试验,证实这三种药物具有明显的增产增糖作用。考虑MH和AP具有成本低、残毒小、使用简便和易见经济效益等优点。1983年,我们在吉林农大试验站、吉林省甜菜糖业研究所和农安县等地,对MH、AP与GP进行了应用条件试验,希望找出一适合国内应用的适宜条件,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60种化合物的增糖筛选,发现甜菜增糖剂2号(AP)——芳香羧酸类化合物,是一种优良的甜菜增糖剂。1984—1986年内,进行了多点、大面积田间试验,试验总面积达二千多亩。结果表明:在亩用有效剂量50—60g下,8月下旬喷药,通常可使甜菜块根增产7—17%,平均9.34%;提高甜菜块根含糖率0.4—2.5%,大部分提高0.6—1.4%;产糖量增加11—33%,平均20.2%;亩增产蔗糖平均为56kg。  相似文献   
3.
甜菜枯萎病(暂定名)自1957年在吉林省农科院试验地里首次发现以来,近几年已成为吉林省主要甜菜产区常见的一种严重病害,并有逐渐加重趋势。轻者对产质量有较大影响,重者几乎绝产,已成为甜菜生产上急待解决的病害问题。为此,1976年对我省五个县进行发病调查,平均发病率在59.7%。其中严重地块发病率高达98%;1977年调查的十个县平均发病率在36.5%,其中严重地块高达80.1%;1978年调查三个县平均发病率31.3%,其中严重地块高达68%;1983年调查六个县112块甜菜地平均发病率是27.49%,其中严重地块高达96%。甜菜罹病后,一般使甜菜块根减产20—30%,重者达70%以上,产糖量减少20%左右,重者达50%,甚至绝收。从各地调查看,甜菜枯萎病表现的症状均趋一致,其特征是病叶褐变坏死,叶缘向里卷缩。发病初期,叶片自叶缘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增糖剂一号(MH)和增糖剂二号(AP)在甜菜增糖上应用的适宜条件。通过不同剂量、不同喷药时间、不同地点和正交试验的研究,证明MH,AP与增甘膦一样都是有效的甜菜增糖剂。MH应用的适宜条件是:剂量:66.7g/亩,浓度:0.1%,喷药时间:8月20日左右。在此条件下应用时,通常可提高甜菜含糖率0.3—1.7%,可增产1—7%。AP应用的适宜条件是:剂量:50g/亩,浓度:0.1%,喷药时间:8月20日左右。在此条件下应用时,一般可提高含糖率0.4—1.4%,可增产6—13%左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