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前4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2008年在长沙继续进行了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的大田比较试验,探讨了免耕和翻耕条件下直播稻和移栽稻的剑叶生理指标和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免耕还是翻耕。直播稻和移栽稻的剑叶过氧化物酶活性都不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四种耕怍方式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趋势相差不大,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含量在齐穗后25d显著上升。与翻耕稻比较,免耕水稻表现出叶片衰老延缓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加。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的产量构成特点和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超级稻玉香油占、胜泰1号和准两优527的产量构成持点。结果表明:玉香油占和胜泰1号的高产主要是因为颖花数和结实率的优势,而准两优527高产的获得主要是由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上述4个品种的籽粒灌浆进程,分析相关参数后得知:各供试超级稻品种的粒重潜力存在差异,且弱势粒的充实均不如对照品种汕优63。此外。各供试超级稻品种的灌浆均表现出了异步性,但异步的程度并不一致。因此,在生产上应当根据各超级稻品种本身的特性来制定配套的栽培方法,进而使其产量潜力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江黄颡学名瓦氏黄颡鱼(Pelteokagrus vachlli).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干支流和湖泊中。常见个体250g左右。最大个体可达1000g。历来是人们喜爱的优质食用鱼。近年来由于该鱼价格高。市场紧俏。导致捕捞过度,江黄颡鱼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江黄颡鱼资源。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区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洞庭湖区高产栽培与传统栽培管理模式下几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对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生育特性、经济效益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探索不同栽培方式在本地区的生产适用性,为新时期水稻轻简种植方式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季超级稻产量和氮磷钾吸收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超级早稻和晚稻的产量构成和氮磷钾吸收的基因型差异,2007年在湖南省衡阳市、益阳市和岳阳市进行了不同品种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点间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地点间产量以岳阳点较高,平均产量早稻为7.95t/hm^2。晚稻为7.86t/hm^2;品种间产量早稻以陆两优996和中嘉早32最高,平均产量分别为8.03和7.91t/hm^2,晚稻以钱优1号和天优华占产量较高,产量分别达到7.69和7.55t/hm^2。成熟期植株NPK含量和吸收量的品种间差异显著,但与产量的高低不相关。单位产量(1000kg稻谷)的NPK养分需要量分别为15.0~18.9,3.29~5.17和13.6~16.49kg。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氮肥用量与插秧密度对超级早稻产量的影响,2007年在长沙、常德、郴州进行了大田栽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处理间产量及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显著.中早22产量与施氮量呈单峰曲线,以150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量最高(长沙7.5t/hm^2,常德9.4t/hm^2).在0~150kg/hm^2的施氮范围内增产效应最明显;陆两优996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195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量最高。在30×10^4~36×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密度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和栽插密度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洞庭湖区高产栽培与传统栽培管理模式下儿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对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生育特性、经济效益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探索不同栽培方式在本地区的生产适用性,为新时期水稻轻简种植方式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分蘖特性及成穗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水稻分蘖的基本特性及研究现状,指出通过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以提高水稻群体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可行途径,还对水稻分蘖成穗率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免耕栽培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根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免耕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的影响.在前3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在长沙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4种耕作方式的田间比较试验。在水稻直播条件下。分蘖中期免耕稻的根冠比和单株根干重均高于翻耕稻,增幅分别为23.42%0和3.33%,幼穗分化期增幅为30.01%和18.75%;在水稻移栽条件下,免耕稻分蘖中期的根冠比和单株根干重均高于翻耕稻.增幅分别为10.24%和10.57%,幼穗分化期增幅分别为22.67%和4.35%。无论直播或移栽.各个时期免耕稻的根系活力和根长均高于翻耕稻,免耕和直播能一定程度地提高水稻根系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氮肥用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2007年在长沙、常德、郴州进行了大田栽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生产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增加,差异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生产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氮肥用量对提高水稻分蘖发生率有显著效果。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单株茎蘖数增加。移栽密度越大,其单位面积茎蘖数总数也越多,且始终维持这个结果。群体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大,各施氮处理间最高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密度水平间的叶面积指数差异都不显著。氮肥与密度间的互作效应明显。叶面积在高氮和高密度水平下最大。降低施氮量和(或)栽插密度均能降低叶面积指数。叶片长度和披垂角都随施氮量的增加和移栽密度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