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水磷耦合对小麦耗水特性和子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低磷地力、沙质壤土条件下,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每次灌水30 mm (W1)、60 mm(W2)、90 mm (W3) 4个灌溉处理;每个灌溉处理下设置不施磷(P0)、施P2O5105 kg/hm2(P1)、210 kg/hm2(P2)3个施磷量处理,研究了水磷耦合对麦田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同一磷素水平下,随灌水量增加,小麦总耗水量增大,降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降低。综合考虑耗水量、产量、收获指数、水分利用率等指标,最优处理为P1W2处理,其次为P1W1处理,其总耗水量分别为435.5 mm、366.0 mm,灌水量、降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分别为41.3%、39.3%、19.3%和24.6%、46.8%、28.6%;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占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6.9%~43.3%,此阶段两处理的日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分别为4.6 mm、3.6 mm和42.3%、39.3%。2)施用磷肥,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子粒产量表现为W2、W3W1W0,W2、W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不施磷肥的处理比较,显著提高了土壤供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3)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率均为W1W2W3,P2水平下W1、W2、W3处理的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率均低于P1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P2O5)105 kg/hm2(P1)、灌水180 mm(W2)的处理获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施磷(P2O5)105 kg/hm2(P1)、灌水90 mm(W1)的处理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上述处理,耗水量则显著低于上述处理,可供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用高产小麦泰山23号,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氮肥和磷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磷钾水平条件下,施氮量(N)在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蛋白质含量、磷肥农学利用率提高,而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同一施氮钾水平条件下,施磷量(P2O5)在0~210 kg/hm2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而磷肥农学利用率除不施氮条件下随施磷量增加升高外,其他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肥料利用率,每公顷施用N 180 kg,P2O5105 kg,K2O 105 kg为最优氮磷钾组合,其配比为1.7∶1∶1。  相似文献   
3.
深松分层施肥技术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改进的深松旋耕整地机械,研究深松分层施肥技术对冬小麦分蘖、次生根、冻害、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越冬期和起身期深松处理的冬小麦单株分蘖和单株次生根数均显著高于旋耕处理。深松分层施肥技术可以促使冬小麦个体健壮,抗冻害能力增强;群体质量有所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显著,增幅为8.91%,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明显;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增幅为10.37%,其中深松对冬小麦增产作用显著,其贡献率为62.53%,而肥料分层深施的贡献率为37.47%。同时,深松分层施肥技术促进了肥料施用方式从撒施向机械化深施的转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提高10.3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