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对茶树不同品种和不同品系的光合量、不同海拔高度的同品种光合量,以及海拔升高后茶树生化内含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一些品种的光强、水份、温度等光合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间的光合量值悬殊颇大,云大和福鼎相差20—30%;地理经度改变,不影响品种的光合值;同纬度海拔上升,光合量下降,但各品种降值有大小,如四川中叶种降幅小于福鼎;海拔升高,主要生化内含物先升后降,以1200M为转折点;环境因素中,光强随品种需要而异,云大耐强光辐射,而福鼎宜于在中等光辐射下行使光合作用。本文还对茶园产量极值、茶园选择品种和植茶海拔高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对茶树鱼叶生理功能研究的初步结果。研究证明:鱼叶比同枝邻位真叶,光合作用功能无明显差异;鱼叶的呼吸强度低于真叶;新梢采摘后留下的鱼叶和邻位叶比,其光合值显著高于真叶。鱼叶的生化内含物除多酚类外,氨基酸、咖啡碱均高于真叶。鱼叶的气孔开张度低于真叶,最大开启度在下午16时,而真叶在上午10时。表明:鱼叶不是非正常叶,而是一种生理功能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金尖茶渥堆色变的主导因素。发现物理、化学的“湿热”作用是主要因素,而酶促氧化和霉菌只起辅助作用。本文还讨论了金尖茶渥堆工序的影响因素,确认以叶温、叶含水量、氧气为渥堆形成金尖茶品质特征的主要因素。从而构成最佳品质的正交试验权数选择为“2·1·2·2”。  相似文献   
4.
四川茶区主栽品种生产力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大范围茶区的多点、分季光合作用测定及采样分析茶叶生化内含物的结果,论述了四川茶叶产量提高及茶叶品质改进的潜力巨大。本文还讨论了为提高光合作用积累的茶树栽培措施和运用品种季节特色制作茶叶的方法,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还对今后全省良种普及和育种方向提了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摘要新梢打顶后留下成熟叶和越冬叶的光合机能影响的研究 1)嫩梢打顶后,留下的成熟叶光合值和叶绿素、全氮和水溶性旦白质量也同光合值一样逐渐地降低。叶绿素含量依然不变。光合值的变化与水溶性旦白质量高度相关。 2)至于越冬叶,甚至嫩梢打顶后,三种化学成分增加或维持不变。然而,它们的光合值如对照植株那样,缓慢地下降,三种化学成分随侧芽的生长而降低。 3)处理植株的成熟叶和越冬叶,1.5—二硷酸核酮糖羧化酶酶活性比那些对照植株梢高。它们在叶片老化时也不降低。 4)处理植株的越冬叶,光合值的降低与测定的任一成分的关系还不清晰。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省茶园对农药的施用。不按安全标准的使用,致使农药残留量超标。本文对四川省主要茶区茶叶农药残留量状况进行了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7.
金川雪梨果实黑心病机理及发生原因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川雪梨黑心病是一种于正常采收期前即可发生的果实褐变的生理病害。分析测定表明 ,褐变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未褐变果实的相应部位 ;褐变程度与其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 ,其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均以果心最大 ,果肉其次 ,果皮最小 ,其与果实不同部位褐变顺序及程度分布一致。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因不同树龄、不同生态环境而有明显差异 ,但其病果率与酚类物质含量 (未褐变果实 )间未见明显相关性。褐变果实N、Ca、Mg、Mn含量低于或显著低于未褐变果实 ;K/Ca比、K/(Ca +Mg)比及Fe含量则高于或显著高于未褐变果实 ;P、Zn、Cu、B含量则未见明显差异。与金川品种比较 ,金川品种易发生黑心病 ,金花品种则几乎不发生 ,金花品种果实酚类物质相对高 (主要是果心 ) ;N、B含量相对低而K/Ca比、K/(Ca+Mg)比相对高 ;宿萼率显著高。用醋酸钙对金川雪梨进行田间根外喷洒处理后增加了果实Ca、Mg、N含量 ,降低了K含量、K/Ca比及K/(Ca +Mg)比 ;降低了果实酚类物质含量 ,提高了果实多酚氧化酶活性 ,亦降低了病果率。用水及BP - 90 6进行根外喷洒处理与无处理比较 ,亦不同程度降低了果实酚类物质含量 ,提高了多酚氧化酶活性 (以上均为未褐变果实 )亦降低了病果率。说明金川雪梨黑心病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金尖茶的传统品质要求的审评术语与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对照分析,提出了茶叶优质的水浸出物,碳水化合物,还原糖的百分含量的幅度;用感官(开汤)审评得分对应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研讨其相关程度,揭示了金尖茶工艺流程中主要工序—渥堆发酵时生物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提出了发酵时间长短与茶多酚含量的回归方程;并对发酵时主要环境因素—空气湿度、氧气与发酵叶叶温升降和发酵程度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