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254篇
综合类   2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阔叶林为对象,采用PCR-DGGE以及稀释平板法等现代和传统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林分土壤生物学性状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对林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效果虽逊于天然阔叶林树种,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此外,桉树人工林土壤中涉及碳、氮、磷循环的土壤酶活性低于天然阔叶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同样表征土壤肥力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指标也逊于天然阔叶林,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在两种人工林之间无规律性的差异。同时,桉树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以及均匀度(EH)指数均逊于天然阔叶林,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桉树对林地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效果虽不及天然阔叶林树种,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林的生态效应相仿。  相似文献   
2.
潘贤章  赵其国 《土壤学报》2005,42(2):194-198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数据的缺乏,很难获得解放后我国城市扩展的完整过程。本研究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采用7个时期的航空图片和卫星数据,分别对宜兴市194 9、196 6、1981、1984、1992、1996和2 0 0 0年的城区范围和耕地被占用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5 0多年来宜兴城区面积从1 5km2 扩展到13 5km2 ,翻了3番多;城市扩展过程呈现两个阶段,即194 9~1984年的缓慢扩展阶段和1985~2 0 0 0年的快速扩展阶段,前一阶段年均扩展速度仅3% ,而后一阶段年均扩展速度达到2 1% ;各个时期城市扩展占用的土地中90 %以上是高质量的耕地,表明城市扩展成为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分析显示,城市扩展与工业发展关系最密切,工业发展为城区扩展提供了动力,而城区面积与第三产业比重的相关系数在三个产业中是最高的,表明宜兴城区成为该县第三产业的主要聚集地。从空间扩展过程来看,宜兴城区1984年以前沿着老城区零散填充式扩展,此后沿着公路快速扩展,并逐渐呈块状填充式扩展。由于宜兴处于苏南水网发达地区,水系严重制约了城市扩展的方向,而道路和桥梁建设则导引城市扩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香港地区53个土壤样品多环芳烃(PAHs)含量的分析,并利用GIS空间数据管理功能,揭示了香港土壤中PAHs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同时,运用比值法定性地判断了土壤中PAHs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香港土壤中可以检测出16种美国环保署规定的优控PAHs中的15种(二苯并(a,h)蒽未被检测到),郊野土壤中PAHs的平均含量为34.2±16.0μg kg-1,而城区土壤中PAHs的平均含量为169±123μg kg-1,港岛动植物公园土壤中的苯并(a)芘的含量最高达到了47.2μg kg-1。在PAHs的来源上,前者的PAHs可能主要来自山火焚烧,而后者可能主要与城区的汽车尾气排放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闽西南及赣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闽西南至赣南一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历史最悠久、流失强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考察中所了解到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从区域水土治理的基本途径上,提出以下几点意见:①坚持植被的自然恢复与人工生态恢复相结合,重视针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的建设;②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重视生态经济林建设;③坚持“水、土、林、肥”的协调,重视水土资源合理配置与环境友好建设;④坚持管理与法制相结合,不断强化政策与体制建设;⑤坚持科技与开发建设相结合,重视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⑥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外还提出本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十二字”原则与标准以及对本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发展,使得土壤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经水、气、生物等介质传输,通过饮水、呼吸、饮食、皮肤吸收等途径引起人体暴露,带来健康风险。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估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是一项新的环境管理技术与手段。我国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还非常欠缺,为了推动其发展,本文讨论了其研究进展、方法、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当前,还缺乏准确定量的风险表征方法,评估过程中还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正在向多介质、多途径以及多种污染物暴露的方向发展,模型模拟的方法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为了建立准确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加强对风险评估相关机理研究。这包括污染物的迁移传输规律、污染物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和人群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42,自引:10,他引:1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波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学报》1995,32(4):362-369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在供应植物生理所需物质时所处的环境条件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本文根据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定量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来修复污染土壤的理想植物应具有高的生物量并能忍耐和积累污染物.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能富集多种重金属且生物量较大.本文研究了Zn、Cd、Cu、Pb 4种重金属对印度芥菜生长的影响,特别是重金属对印度芥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Cu 250 mg/kg、Pb 500mg/kg或Zn 500mg/kg的污染土壤上,印度芥菜能够忍耐,正常生长.印度芥菜在含Cd 200 mg/kg的土壤上发生镉毒而出现失绿黄化症状,Cd与中等浓度的Zn、Cu、Pb共存时毒害更为严重.这种植物适合Cu、Zn、Pb中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用来修复污染土壤的理想植物应具有高的生物量并能忍耐和积累污染物。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能富集多种重金属且生物量较大。本文研究了Zn、Cd、Cu、Pb 4种重金属对印度芥菜生长的影响,特别是重金属对印度芥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Cu 250 mg/kg、Pb 500mg/kg或Zn 500mg/kg的污染土壤上,印度芥菜能够忍耐,正常生长。印度芥菜在含Cd 200 mg/kg的土壤上发生镉毒而出现失绿黄化症状,Cd与中等浓度的Zn、Cu、Pb共存时毒害更为严重。这种植物适合Cu、Zn、Pb中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蒋先军  骆永明  赵其国 《土壤》2000,32(3):130-134
随着研究方法 改进,采用微生物学指标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比较敏感的指标有:对重金属敏感细菌与耐性细菌之比,脱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之比,代谢商,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之比,异养因氮菌的固氮作用。但微生物的生物是及其活性在受重属金影响的同时也受土壤性质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应当把微生物学性质的变化与重金属的形态、植物吸收联系起来评介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0.
植物篱枝叶有机碳分解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辉  唐亚  赵其国  张炎周 《土壤学报》2002,39(3):361-367
研究植物篱枝叶的分解和养分矿化过程对该模式下养分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坡耕地上利用分解袋法对新银合欢、山蚂蝗等 6个植物篱树种枝叶的分解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山蚂蝗和新银合欢分解最快 ,前 2个星期有机碳分解了48 6 %和 5 0 0 % ;山毛豆和云南合欢次之 ,前 4星期有机碳累积分解量为 5 1 5 %和 45 6 % ;圣诞树和黑荆树分解最慢 ;将枝叶埋入土壤中比覆盖地表分解快。有机碳的分解规律可以用单指数模型Ct=C0 (1 e kt)和双指数模型Ct=C0 1 (1 e k1t) C0 2 (1 e k2 t)拟合 (式中 ,Ct 为有机碳累积分解量占全碳百分数 ,C0 、C0 1 和C0 2 分别为易分解有机碳和难分解有机碳百分数 ,k和k1分别为易分解有机碳分解常数 ,k2 为难分解有机碳分解常数 ) ,双指数模型更具合理性。研究表明有机碳的累积分解量与枝叶初始C/N比呈负相关 ,枝叶分解速度可用有机碳 (或易分解有机碳 )半减期来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