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沂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研究明确了甘薯茎线虫病在临沂的发生特点,摸索出了应严把检疫关、选用推广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病秧苗、高剪苗、药剂防治等一套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临花6号是以花32为母本、白沙505为父本有性杂交,经高世代系统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早熟、多抗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属于中早熟普通型大花生,株型直立,植株生长稳健,叶色深绿,根系发达,分枝较多,结果集中,成熟一致,春播生育期120天左右,夏播100天左右。2007年4月由山东省农作物  相似文献   
3.
临沂是花生生产大市,常年种植花生120×104hm2,春播面积占86%,由于传统种植方式的束缚,春花生一年一熟,造成土地、光能的极大浪费,而且效益低下。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我们根据生产实际,研究总结出了马铃薯、花生一年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是  相似文献   
4.
对著名特产八宝豆豉的工艺配方进行了研究,在传统配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枸杞、芦笋、牛蒡,制成配料不同、风味各异、具有保健功能的特种豆豉,色香味有很大改进。优选法研制明确低盐发酵技术和温度控制技术,缩短了加工周期,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地膜覆盖栽培花生相比,配色地膜栽培与其出苗期相同,黑色地膜则晚1天,对花生出苗率均无不良影响;单株结果数分别增加1.7个和1.5个,饱果数分别增加2.4个和1.3个,秕果数分别减少0.4个和0.7个。6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394.4 kg和392.4 kg,比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分别增产24.6 kg和22.6 kg,增产率6.65%和6.11%,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按照花生5元/kg计算,配色地膜和黑色地膜666.7m2可增效益102.5元和92.5元。分子地膜效果较差,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花生配色地膜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6.
用旱稻277和农大108玉米进行间作试验,结果其土地当量比LER=1 587,666 7m2总产量达664 10kg,比单作旱稻、玉米分别增产234 90kg和256 60kg,增产率分别达35 37%和38 64%。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主要有:选择适宜品种,建立合理的畦宽、带比,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临花6号是以花32为母本,白沙50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高世代系统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早熟、多抗新品种。该品种属于中早熟普通型大花生,株型直立,植株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叶部病害的防治及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爱苗防治效果达64.8%,阿米西达、甲基托布津效果不理想,三唑铜效果最差。使用爱苗,单株结果数比对照多7.5个,饱果数多5.0个,双仁果多2.6个,百果重高12.4 g,百仁重高3.9 g;666.7m2产量351.33 kg,比对照增产112.83 kg,增产率47.3%,增加经济效益477.15元。使用爱苗具有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35%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治花生蛴螬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35%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治花生蛴螬具有良好效果,播种时喷穴和6月初灌墩,收获时每m2蛴螬幼虫分别为0.6头和0.5头,荚果为害率分别为0.94%和0.84%,防治效果均达96%以上,持效期长达120d以上。每667m2增产分别为111.4kg和115.5kg,增产率分别为40.17%和41.65%。经国家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测,籽仁中未检出辛硫磷,表明35%辛硫磷微胶囊剂在花生田施用无污染,无残留,对花生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和山东省种子总公司联合选育的花生新品种临花6号,是以花32为母本,白沙50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高世代系统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早熟、多抗新品种。该品种属于中早熟普通大花生,株型直立,植株生长稳健,叶色深绿,根系发达,分枝较多,结果集中,成熟一致,具有早熟、高产、优质等突出特性。2007年4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2007032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