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8—1992年,进行沟金针虫土下垂直分布调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危害性试验,及幼虫的脂肪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沟金针虫在地温9.4—9.8℃时,100%上移至土表层;至7月上旬,地温不超过27.5℃下移不明显,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下移50%以上,夏眠期幼虫脂肪含量占体重的47.41%,幼虫夏眠与食料有关。  相似文献   
2.
棉虫威涂抹剂防治棉蚜、棉红蜘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1年试验表明,亩用7%棉虫威涂抹剂50毫升,加水稀释1~3倍,用涂药器涂茎,施药后1~12天对棉苗蚜的防效达84.6~100%,伏蚜的防效为75.2~98.6%,对棉红蜘蛛的防效达58.0~95.3%,天敌数量高出常规喷药区3~4倍,示范面积4万亩,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山东农业大学研制的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专用药剂5%地瓜茎线灵颗粒剂进行了防病试验示范。 在小区试验的基础上,用5%地瓜茎线灵颗粒剂每亩使用1公斤,防病效果可达92.4%以上,增产效果达65%以上,这与使用40%甲基异柳磷乳剂每亩0.25公斤的防病增产效果略高或相当。其投入产出比为1:  相似文献   
4.
5.
小麦玉米两熟区沟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7%棉虫威涂抹剂是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研制的一种专供涂抹使用的新型杀虫剂(已通过省科季鉴定并获国家专利)。它具有内吸、胃毒和触杀作用。为验证该药剂对抗性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效果、1990~1991年  相似文献   
8.
<正> 1 前言近年来,由于六六六等长效有机氯农药停止使用,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在黄淮海地区回升繁殖蔓延迅速,对春播马铃薯危害严重。1988年对山东省马铃薯产区滕州市调查表明:春播马铃薯被害株率为42.6%~100%,平均57.1%,虫蚀块茎率为20.6%~98%,平均为23.8%,并有许多田块绝产改种。我们  相似文献   
9.
邢佑博 《植物保护》1993,19(2):49-49
病虫防治适期很短,最佳期只有1—2天,在最适期内要防治好小面积农田可以办到,但在一个数万亩的农场,或植保专业队是很难办到的,近年来我们建立了如下公式来决定大面积病虫防治时间,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即y=x±m  相似文献   
10.
沟金针虫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重要地下害虫,以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发生为害较重。我市自70年代停用666处理土壤,全面推广有机磷农药拌种后,蛴螬、蝼蛄数量下降,而金针虫从1984年开始明显回升,为害日趋严重。据调查,1989年,全市发生面积8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7%,平均每 m~2有虫7.5头,发生重的地块每 m~2有虫60头以上,个别地块每m~2高达253头。小麦因沟金针虫为害,枯心苗率在4~20%的地块有55万亩,占麦田面积的61%,严重地块枯心苗率在40%以上,仅此一项就损失小麦6500余吨。此外因该虫为害,马铃薯蛀块率8~92%,夏玉米死苗率2~13%,花生蛀果率7~19%,春甘薯被害率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