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红外技术(NIR)在小麦商品粮收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 (Perten DA910 0 ) ,对陕西省某县 6 2 4户农民 2 0 0 0年夏季上缴粮库的公购粮进行现场品质分析。结果认为 :人工主观评定的商品粮等级与其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硬度、沉淀值、烘烤体积无显著相关性 ;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 (Perten DA910 0 )完全能够满足粮库验粮的需要 ;小麦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是商品粮收购定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同位素溯源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疫病等对食品安全管理带来新的压力,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给疫病发生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带来社会恐慌。同位素溯源技术是国际上目前用于追溯不同来源食品和实施产地保护的有效工具之一,在食品安全污染物溯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开展此领域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同位素溯源技术的基本原理,比较了同位素溯源技术与其他溯源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在同位素溯源技术方面应开展的研究工作,旨在推动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保障食品安全,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多元素分析判别牛肉产地来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多元素分析对中国牛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筛选判别牛肉产地的有效指标。【方法】在代表中国4大牛肉产区的吉林、贵州、宁夏、河北共取牛肉样品61个,进行脱脂后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脱脂牛肉样品中的Na、Mg、Al、K、Ca、V、Mn、Fe、Co、Ni、Cu、Zn、Ga、As、Se、Sr、Zr、Mo、Sn、Sb、Ba、Pb共22种元素的含量,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不同地域牛肉样品中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特征。河北样品的Mn、Fe、Co、Zn、Ga、As、Se、Sr、Ba和Pb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地区,吉林样品的Ni含量最高,贵州样品的K、Mo和Sb含量最高,宁夏样品的Na和Ca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使牛肉样品分成不同类别,类别与来源地基本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了5项可判别牛肉产地来源的指标,依次为Se、Sr、Fe、Ni和Zn,它们对吉林、贵州、河北样品的正确判别率均为100%,对宁夏样品的正确判别率为91%,整体的正确判别率为98.4%。【结论】利用多元素分析技术对牛肉产地来源的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小麦制粉系统面粉膨胀体积(FSV)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制粉系统的面粉膨胀体积(FSV)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粉路系统制得面粉的淀粉品质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心磨、渣磨系统面粉膨胀体积较大,而皮磨面粉膨胀体积较小,但变异系数较大;皮磨、心磨和渣磨前路面粉膨胀体积大于后路;各粉路中上交面粉膨胀体积高于下交面粉。  相似文献   
5.
面条食用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25个中澳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影响面条品质评价结果的因素,以及客观性品质评价方法在面条食用品质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面条的尺寸、评价方法、加盐与否等都会对参试小麦品种(系)面条品质评价结果的绝对值和相对排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评价小麦品种(系)的面条加工适应性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各个操作步骤的一致性与标准化。用一种方法来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系)所制面条的食用品质时,应采用的较优条件为:用细面条、不加盐、最佳煮制时间的样品准备方式,相同放置时间、相同样品评价前处理方式。当多种评价方法结合使用时,选用宽面条可以较好的保持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在用QTS-25型质构仪评价面条品质时,可用粘结性评价细面条的光滑性,用断裂力和咀嚼性评价宽面条的韧性。  相似文献   
6.
陕西关中地区肉牛产地同位素溯源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应用牛组织中C、N同位素组成的区域分布和同位素指标溯源肉牛产地,本文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对陕西关中不同区县来源的牛尾毛样品的1δ3C和1δ5N值进行检测,通过聚类分析,研究陕西关中地区肉牛组织中同位素组成的区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杨凌区、眉县牛尾毛样品聚为一类;乾县、永寿县样品聚为一类;麟游县样品聚为一类;扶风县、岐山县和凤翔县分类不十分明显,分散在上述3类中。说明陕西关中不同地区肉牛组织中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利用它们可进行肉牛地域的小范围溯源。  相似文献   
7.
牛肉近红外光谱的地域及饲养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区分不同地域来源和饲养期牛肉的可行性,为牛肉产地溯源和产地确证等监管措施提供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在内蒙古太仆寺旗、陕西杨凌区、河南南阳市实施的人为迁徙饲养模型试验中的18头肉牛肌肉样品的光谱,结合饲料和饲养方式,比较地域和饲养期样品之间的光谱特征差异,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比较样品的空间分布。【结果】牛肉样品近红外光谱特征与地域、饲料种类和饲养方式等因子密切相关;同一地域不同饲养期和同一饲养期不同地域牛肉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均有显著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能将不同地域来源和饲养期样品区分开。【结论】地域和饲养期对牛肉近红外光谱均有显著影响,进行牛肉产地溯源和产地确证时必须考虑地域和饲养期等因子;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区分不同地域来源和饲养期的牛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慢性镉(Cd)暴露对五指山猪(Wuzhishan Pig, WZSP)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寻找亚慢性镉暴露致肝脏损伤的敏感性生化指标,为镉肝脏毒性的监测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3月龄健康WZSP 2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镉0.0 mg•kg-1(Ⅰ组)、0.5 mg•kg-1(Ⅱ组)、2.0 mg•kg-1(Ⅲ组)、8.0 mg•kg-1(Ⅳ组)及32.0 mg•kg-1(Ⅴ组)的全价饲料,持续喂养100 d。试验期,每20 d测1次饲料镉含量,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γ-GGT)活性;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液和肝脏中镉的含量。【结果】随着镉暴露剂量的增加,与Ⅰ组相比,各剂量组肝脏镉含量(L-Cd)显著升高(P<0.05),Ⅳ组、Ⅴ组血液镉含量(B-Cd)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80 d后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Ⅳ组在镉暴露60 d后显著升高(P<0.05),Ⅴ组在镉暴露2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在镉暴露20 d后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40 d后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显著升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和Ⅴ组在镉暴露100 d后GGT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镉暴露量、B-Cd和L-Cd三者间极显著相关(P<0.01),ALT活性与镉暴露量和L-Cd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于0.5 mg•kg-1的亚慢性镉暴露可造成肝脏损伤,导致ALT、AST、GGT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9.
牦牛肉中稳定同位素指纹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牦牛肉中稳定碳、氮、氢同位素组成,以及它们受地域、牧草和饮水的影响,为其产地溯源及真伪鉴别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从青海省海北、海南、玉树3个不同地域采集牦牛肉、牧草及水样品,利用GPS定位采样地的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利用元素-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分析样品中稳定碳、氮、氢同位素比率。【结果】牦牛脱脂肌肉、粗脂肪中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3.99±0.25)‰和(-28.77±0.50)‰;脱脂肌肉中的δ15N和δ2H平均值分别为(4.04±0.91)‰和(-107.99±11.08)‰。牦牛肉中δ13C、δ15N值主要受其食用的牧草影响,地域对牦牛肉中的δ13C值也有一定的影响,即牦牛肉中δ13C值有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青海省海北、海南、玉树3个地区牧草和水中的δ2H值均有极显著差异,牧草中δ2H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海南>海北>玉树,水中δ2H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海北>海南>玉树。牦牛肌肉中δ2H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海南>海北>玉树,与牧草中δ2H值的地域变化顺序一致。说明牦牛肉中的δ2H值与牧草、饮水密切相关,均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且牧草对牦牛组织中氢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可能大于水的影响,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结论】牦牛肉中稳定同位素指纹与高海拔地区的牧草、饮水、地形密切相关,具有独特的指纹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小麦产地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对小麦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筛选出判别小麦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来自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和陕西省4个地域120份小麦样品中24种矿物元素(Be、Na、Mg、Al、K、Ca、V、Cr、Mn、Fe、Co、Ni、Cu、Zn、Se、Mo、Ag、Cd、Sb、Ba、Tl、Pb、Th和U)的含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不同地域小麦样品的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特征。河北样品的V含量最高,Ca含量最低;河南样品的Cr含量最高;山东样品的Ba和Ni含量最高;陕西样品的Na、Al、Mn、Fe、Co、Cu、Ag、Sb和Pb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地区,V含量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的大多数样品能被正确区分。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11项可用于小麦产地判别的矿物元素指标,依次为Ba、Mn、Sb、Ca、Mo、U、Ni、V、Cr、Pb和Mg,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对样品整体检验判别率为90.8%,交叉检验判别率为89.2%。【结论】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是用于小麦产地判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