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Cd胁迫对花花柴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Cd胁迫对花花柴幼苗生长的影响,检测不同浓度Cd胁迫对花花柴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MDA含量、CAT、SOD及POD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Cd能够抑制花花柴幼苗的生长,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苗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鲜重、干重、根长、株长呈降低趋势。随着Cd浓度的增加,花花柴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MDA含量有增加趋势,CAT、POD和SOD活性相应增加并有波动情况,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花花柴对Cd胁迫具有很强的耐受力,可作为Cd污染环境生物修复的候选植物。  相似文献   
2.
<正>粮食安全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小麦是新疆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其播种面积、总产量位居首位。稳定和保持小麦有效供给和持续发展在新疆粮食安全战略中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1997-2007年,和田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在100万(667m2)左右,产量在321.9~402.78 kg/667m2,平均单产362.34 kg/667m2.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和田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栽品种为“新冬20号”,但是该品种不耐盐碱,在盐碱地上种植产量较低。和田地区盐碱地面积在34万(667m2)左右,其中能种植的面积10万(667m2)左右。因此,2008年我们引进种植了耐盐碱小麦新品种“新冬26号”,2009年示范推广,整个生育期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耐盐碱小麦新冬26号栽培技术已经在和田地区推广与应用。从种植情况看。新冬26号具有耐盐碱、丰产、分蘖能力强等特性,但在高肥水条件下密度过大易发生倒伏现象,为进一步掌握新冬26号的最佳播期和最佳播量,进行了新冬26号播期播量试验。  相似文献   
6.
复播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试验目的为鉴定新引进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应范围,有利于加强品种管理和因地制宜种植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增产增收。2参试品种参试品种7个:新玉45号、新玉35号、新玉49号、  相似文献   
7.
在果树下不同行距之间种植小麦对比试验,明确了果树行距为4 m、6 m、8 m小麦占地面积和小麦最佳播幅及水肥调控技术,选择出四种种植模式:果树行距为6~8 m的可以采用4套1、6套2或9套2种植模式;果树行距为4 m的采用4套1或等行距种植模式;小麦等行距模式改传统小麦平均行距20 cm为15 cm.  相似文献   
8.
和田地区是新疆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但单产普遍较低,其关键制约因素在于栽培技术落后(多采用撒播)。本研究选择新疆主推水稻品种新稻36号和新稻4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机械旱条播种植技术进行了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机械旱条播种植技术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撒播技术的水稻,新稻36号表现尤其显著,较撒播增产28.0%。基于此,本文就机械旱条播种植模式在和田地区应用的具体生产技术要求进行了总结,以为和田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不同居群的藏鸡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藏鸡四川居群的基础生物学特征。在四川省甘孜州对藏鸡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其生长和繁殖等生理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藏鸡四川居群的外貌特征与西藏居群相似,毛色鲜艳,羽翼发达善于飞翔;藏鸡四川居群雌雄个体体重分别可达177.42%,131.57%的相对增长率,成年鸡体重最大值可达1 520 g。四川居群的生长发育指标、产肉性能指标大于西藏居群。藏鸡四川居群较西藏居群具有更优良的基础生物学性能,可优先作为藏鸡遗传育种的材料和基因库。  相似文献   
10.
丁香酸和阿魏酸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黄13”大豆为材料,研究处理液浓度分别为100,200,300,500 mg/L的阿魏酸和丁香酸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化感物质不同浓度处理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能够产生显著的化感效应.4种浓度的阿魏酸处理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均表现出抑制作用.浓度为500mg/L的阿魏酸抑制效果最为显著.较低浓度(100,200,300mg/L)的丁香酸处理液对大豆种子发芽率未表现出明显的影响,却推迟了种子萌发,显著降低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浓度为500mg/L的丁香酸显著抑制了大豆种子萌发.阿魏酸和丁香酸对大豆幼苗鲜重、根长、株高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4种处理浓度的阿魏酸和丁香酸均使大豆幼苗中的MDA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使大豆幼苗下表皮气孔长度减小,打开的气孔个数减少,气孔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