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4篇
  58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我国尚没有全国性的农业保险公司,作为农业保险范畴的农机保险由商业性保险公司承担,形成了两难局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农业机械中的拖拉机等机动性强的一部分按机动车对待,实行法定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这虽然有利于农机户提高抗风险能力,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观。但农业机械与机动车相比,有其特殊性。农业机械与机动车相比,机动性差;其风险系数比机动车相比要小得多,如果由赢利性商业保险公司来承办农机保险,显然有失公正、公平。就保险公司而言,将吸取高额保险费而来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就农机户而言,支付了高额的与机动车相当的保险费,而自己的风险系数相对较…  相似文献   
3.
依据田间试验数据,采用Jensen模型,研究了太行山前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的作物—水分模型。结果表明,小麦在拔节期缺水敏感指数(iλ)最大,对缺水最为敏感;其次是孕穗至灌浆前期;而返青起身期间和灌浆后期iλ是负值,在这些生育期适当控制水分供应对产量更有利。对于夏玉米,每个生育期iλ均为正值,说明玉米任何生育期的水分亏缺最终均会对产量产生影响,特别是抽雄至灌浆前期,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降水、灌溉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产量明显受降水和灌溉的影响。玉米苗期灌溉最为关键,是保证高产的基础。在只灌溉苗水而没有其他灌溉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7、8月份降水密切相关,而与生长季节的降水总量关系不明显。除了极干旱年份(季节降雨量小于200 mm)外,随着灌溉量增加,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玉米最优灌溉制度为:干旱年份,除了苗期的1次灌溉外,在拔节和扬花期分别实施2次灌溉;常年和湿润年份,除了出苗水外,在抽穗到扬花期的8月初实施1次灌溉。3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地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之间产量最大相差20%,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在12%~19%。因此,将适宜的品种与优化的灌溉制度相结合,是提高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过程与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25年来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系统,农田的碳循环对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和管理措施(氮肥施入、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等)响应机制的研究成果。自2001年起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建立了3个长期定位碳循环试验:耕作试验、有机循环试验和增温试验,并完善了4种农田碳过程监测方法体系:隔离罐-碱液吸收CO_2法、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涡度相关技术和浓度梯度法。量化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系统碳输入-输出的平衡,并对华北平原施氮农田土壤碳截留进行了再评价,指出秸秆还田下高水高肥的精细管理农田正在以77 g(C)·m~(-2)·a~(-1)的速度丢失碳;此外长期氮施入虽然显著增加0~100 cm土体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同时会造成0~60 cm土体土壤无机碳含量显著降低。我们在对碳过程环境效应的研究中进一步指出:增温和施氮均会降低CH4汇强度,但对土壤呼吸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主要是由于试验增温诱发的土壤干旱抵消了土壤温度的部分影响和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升高的适应性造成的。我们对剖面土壤气体的研究表明施氮对剖面CH4和CO_2均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将静态箱法和浓度梯度法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表明0~40cm土层是北方旱地无氮农田土壤CO_2产生和CH4吸收的主要发生层。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农业机械中的拖拉机等机动性强的一部分按机动车对待,实行法定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这虽然有利于农机户提高抗风险能力,化解社会矛盾。但农业机械与机动车相比,有其特殊性。农业机械与机动车相比,机动性差,其风险系数比机动车要小得多,如果由赢利性商业保险公司来承办农机保险,显然有失公正、公平。因此,有必要就农机行业的特殊性、农机保险的性质、社会需求、创办农业保险暨农机保险公司诸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抛砖引玉,提高农机行业的保险水平,保障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紫外线与γ射线辐照对黑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对黑松花粉的损伤效应与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氮离子束剂量-萌发率效应曲线呈"马鞍型"和氮离子束注入诱发花粉管顶端肿胀,这说明低能离子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γ射线和紫外线的不同。认为花粉是研究离子注入生物学效应机制的理想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8.
控制灌水对华北高产区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水分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下小麦—玉米两季作物收获后的土壤含水量和剖面硝态氮的累积分布。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量对小麦季0~200cm土层含水量产生明显影响,而玉米季和深层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差异。相同的肥料施入水平下,不同灌溉量会造成土壤NO3--N的累积差异,硝态氮的累积量随着灌溉降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灌溉量的多少决定了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分布,高灌水量使得各土层硝态氮的含量均低于15mg/kg,且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中等程度灌溉水平下,260cm以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低的灌溉量使得土壤硝态氮大量累积在0~260cm土层。  相似文献   
9.
10.
一、决策时间通常,驾驶人是先有知觉然后才能进行决策的。例如,当驾驶人期望超过前车时,首先要知觉判断自己车辆与对向交通的距离,然后决策是否超越;又如,驾驶人知觉到道路上的红色信号灯后,才决定停车。显然,决策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