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5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6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在回顾了西北林学院20年来的科学研究基本形式、科学研究对教学的助推作用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研究的基本经验为:(1)具有明确的研究指导思想;(2)有利于科学研究的政策保证;(3)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是成功之路;(4)产学研结合是发展科技的根本;(5)多学科结合是科技发展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瑞德  党坤良 《林业科学》1997,33(5):463-470
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的影响雷瑞德,党坤良,张硕新,谭芳林(西北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系杨陵712100)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状况,阳离子交换量,酶活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ciiMaryr.)天然...  相似文献   
3.
基于ArcGIS Engine的土地变更调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动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是土地变更调查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根据土地变更调查的特点,设计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土地变更调查管理系统,实现变更数据不同时期、不同数据源的叠加分析,并自动输出报表。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设计的土地变更调查管理系统能够保证变更前后的各地类总面积不变,同时能够根据调查的变更数据分析出地类发生变化的流向,从而生成各种统计报表。  相似文献   
4.
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林辐射平衡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和分析了2005年8-10月份、2006年4-7月份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林太阳辐射的变化,并通过归类对晴天、阴天辐射平衡分量以及反射率、净辐射率、有效辐射率的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林日平均总辐射、净辐射、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分别为14.83、9.13、1.29、5.83M J.m-2;晴天,总辐射、净辐射、反射辐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阴天呈多峰曲线;油松林林冠有效辐射始终为正值;不同天气条件下反射率、有效辐射率呈“U”形变化;净辐射率变化趋势为白天高,早晨、傍晚低,晴天净辐射率为63.58%~65.08%,阴天净辐射率为56.36%~71.60%。  相似文献   
5.
以火地塘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选取华山松林小班的面积、坡度、坡向、海拔、地形指数、灌丛盖度、草本盖度、土层厚度、小班蓄积和优势木年龄10个调查因子作为输入变量,以小班分维数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火地塘林区华山松景观格局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部分华山松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网络收敛效果理想,泛化能力强,为林区森林景观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火地塘林区油松林的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Noy-Meir分离法和PCA排序分析,把火地塘林区油松天然林的优势灌木划分为照山白、绿叶胡枝子、粉背黄栌、华北绣线菊等4个生态种组;据此将油松群系划分为3个群丛组。绿叶胡枝子—油松林和黄栌—油松林这两个群丛组多为单层同世代异龄林,其演替趋向为松栎混交林;照山白十六道木—油松林群丛组为复层多世代异龄林,是相对稳定的以油松为优势的群落。  相似文献   
7.
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土壤碳循环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土壤碳循环的分室模型,对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土壤碳各分室的碳储量和通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74.055t/hm2,其中矿质土壤层有机碳储量为167.810t/hm2,凋落物层(A0层和死细根)中的碳储量为6.245t/hm2(A0层占80.5%,死细根占19.5%)。森林植物每年凋落输入到凋落物层中的碳量(包括地上部分的枯枝落叶和地下部分的细根)为3.297t/hm2,其中地上部分占52.5%,地下部分占47.5%,凋落物层分解每年以腐殖酸的形式输入到矿质土壤中的碳量为0.935t/hm2;锐齿栎林地年(生长季节)呼吸释放碳量(含植被根系呼吸量)为6.109t/hm2。  相似文献   
8.
9.
主伐对森林景观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不同尺度分析了采伐对森林景观的影响。通过对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总体景观比例随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景观内各组份水平分布的隔离度等比较表明,采伐后自然重建的景观与原生景观无显著差异,森林景观对采伐干扰具有渐进稳定性。各景观单元均属聚集性分布。景观内部结构的多样性、均匀度有一定提高,景观优势度有所降低。采伐使景观单元破碎化,出现重组现象。采伐引发的景观单元转移概率因类型不同而异;松栎混交林景观单元在其生态区位内稳定性强,对采伐有负反馈效应;华山松为优势的景观单元采伐后明显扩大,以铁杉为主的景观单元也有类似情况;弱度干扰的红桦、云、冷杉景观单元结构稳定并有所扩展。  相似文献   
10.
秦岭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土壤有机碳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精确估计火地塘天然次生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方法】基于林下灌木、草本群落特征数据,采用分层抽样法确定研究区土壤剖面的调查数量,对调查样地上、中、下3"层"的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及其与天然次生油松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上"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较小,变化幅度为56.60~71.98 Mg/hm2,变异系数为8.26%;而"中、下"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波动较大,变化幅度为22.83~59.45和38.33~85.82 Mg/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5.91%和22.9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下降。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95%的可靠性下,抽样估计的相对误差为±11.13%时,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为(60.492±6.73)Mg/h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72.59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