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了研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基于广西1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广西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会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农村道路设施与农业经营规模对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增收对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起到中介效应。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从而全面提高广西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机械化生产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之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全面服务乡村振兴。”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03%,而同期广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只有66.98%,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农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农业生产效益下降,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2014年国家开始在新疆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为了弄清目标价格补贴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对我国棉花生产价格补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发现棉花价格补贴涉及棉农数量庞大,具体补贴面积核算困难,棉花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导致补贴标准难以确定,棉花补贴资金监管存在缺失,补贴依据不易认定及补贴水平偏低.根据上述问题从棉花价格补贴水平、补贴依据、补贴标准和补贴资金监管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定量分析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特征,发现虽然广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均纯收入依然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得知: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对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较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关联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广西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蔗农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大小,采用295户蔗农样本数据,利用C-D生产函数,对广西蔗农适度规模经营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蔗农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1.61~1.84hm2/户,是目前蔗农平均种植规模的1.66~1.91倍。蔗农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甘蔗是否种植于坡地和是否雇工生产对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甘蔗种植行距、甘蔗地是否通机耕路和家庭纯收入对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认为,推进甘蔗适度规模经营应该重视改善甘蔗生产条件,推广科学种植模式,提高甘蔗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6.
广西甘蔗种植收益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我国最主要的甘蔗生产基地,近年来甘蔗种植收益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为了研究甘蔗种植收益波动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VAR模型对广西甘蔗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甘蔗收购价格变动1%会引起甘蔗种植收益变动6.299%;甘蔗生产成本与甘蔗种植收益呈现负相关,生产成本变动1%会引起甘蔗种植收益变动3.515%;甘蔗...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503份样本农户数据为例,采用SFA-QR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甘蔗生产技术效率的规模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度规模的农户甘蔗平均技术效率高于非适度规模的农户,2种不同规模的农户甘蔗平均技术效率分别为0.894和0.751,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并非呈典型的线性关系,适度扩大生产规模能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根据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地生产条件及生产机械化对规模较大的农户甘蔗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规模较小的农户,完善的农地设施有利于提高农户甘蔗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8.
9.
城镇化进程加速了农村教育师资流动,导致城乡师资配置失衡问题凸显。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析了农村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的主要困境,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明显加速农村教育优质师资流失,教师收入长期偏低是制约农村教育师资引进的主要因素,农村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特征,职称晋升困难、农村生活方式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选择从教意愿。根据研究结果得出,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是缓解农村优质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改革农村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善农村教师生活质量有利于稳定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0.
韦敬楠  朱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924-11925,11927
分析了我国重点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的原因,包括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且差距大,重点高校招生制度不合理及不同地区大学学费存在差异,户籍制度改革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阐释了重点高校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城乡学生就业质量差异,农村大学生就业处于劣势地位;城乡学生就业质量差异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社会贫富差异;可能影响农村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城市学子留学热潮继续升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