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对地处南方喀斯特山区的大化县县域耕地地力情况及耕地土壤资源主要养分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在通过分析该县县域耕地土壤主要障碍因素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土壤改良措施,为当地提供土壤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以正大619为对照,通过分析迪卡008、南校201、玉美头105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挑选适合在大化县推广种植的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迪卡008的株高、穗位高、出籽率、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与CK差异不大,产量差异不显著,可在大化县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化县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出适合大化县"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活动的水稻高产种植密度,2012年在大化县大化镇双排村蓝上屯针对当地主栽品种中浙优1号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 ,水稻以1.8万蔸/666.7m2密度种植产量较高,达608.7kg/666.7m2,可以作为当地提高水稻单产的农艺措施推广。  相似文献   
4.
玉米秸杆还田免耕栽培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灌  袁文  韩烨君 《广西农学报》2009,24(4):22-23,39
玉米免耕是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玉米秸秆还田免耕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产量。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田间试验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比免耕、常规翻耕栽培产量要高,效益要好,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比常规翻耕增产5%以上,每667m2节本增收90元以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秋玉米免耕栽培,杂草较多的地块人工除草较为费劲,一般采取化学除草。为了探讨除草剂最佳喷施时期,2004~2005年在广西大化县大化镇开展了秋玉米不同时期喷施除草剂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秋玉米播前3~4d喷施化学除草剂对玉米生长最安全,禾苗素质好,缺株率低,有效株数多,且产量高,可以在石山地区玉米免耕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2004年在广西大化县大化镇流水村进行了玉米不同栽培方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玉米产量比翻耕栽培增产9.23%,每hm^2节支增收1361.4元,增产增效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地处南方喀斯特山区的大化县县域耕地地力情况及耕地土壤资源主要养分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在通过分析该县县域耕地土壤主要障碍因素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土壤改良措施,为当地提供土壤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米品种桂单162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继桂单0810后培育出的具有较强优势的玉米新品种,研究成果已在大化、靖西、德宝、平果、都安、马山、北海等地开展应用。实践经验证明,其既适合简化栽培,也适合机械自动化栽培。文章详细介绍了桂单162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玉米套种大豆的产量,2012年大化县通过引进不同大豆优质新品种,进行玉米套种大豆新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合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模式的大豆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桂夏3号’是适宜当地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模式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密度对红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索良种红薯的栽培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广西红薯生产寻找适宜的栽培密度.2007年在广西大化县大化镇流水村进行了红薯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冬种红薯以100cm×15cm(行距×株距)规格栽培即6.75万株/hm^2为桂薯1号在当地的适宜密度,其薯块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