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正>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物种之一,也是东亚地区特产的珍贵经济动物。在野外所剩无几。鉴于野生梅花鹿有极高的药用、经济、种质和观赏价值,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录Ⅰ,在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编写的红皮书中被列为濒危物种;我国政府已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2.
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获得了209张白鹇的独立有效照片。利用R软件中“overlap”统计包的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分析了白鹇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白鹇的日活动时间集中在05:00—19:00时,全年的日活动节律呈现出明显的昼行性,存在2个活动高峰,分别为在08:00—09:00时和14:00—16:00时。白鹇繁殖期与非繁殖期日活动节律的重叠系数为0.68,日活动节律曲线差异显著(P < 0.01)。繁殖期期间,白鹇的日活动节律存在2个活动高峰,分别为06:00—07:00时和17:00—19:00时。非繁殖期期间,白鹇的日活动节律也表现出明显的昼行性,存在2个高峰,分别为07:00—09:00时和14:00—16:00时。本研究有助于为保护区内白鹇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绿尾虹雉为我国特有种、世界易危物种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和甘肃境内.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绿尾虹雉的栖息地面积日益减少且破碎化严重,其种群数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弄清楚绿尾虹雉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征是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条件.本文综述绿尾虹雉自然分布、活动规律、鸣声、繁殖行为和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并分析绿尾虹雉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和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绿尾虹雉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花鹿南方亚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濒危级,仅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浙江西北部,分布区域日益萎缩,分布区之间隔离程度较大。江西桃红岭是该亚种分布区之一,为保护该亚种,1981年成立桃红岭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解桃红岭野生梅花鹿现生种群数量,评估保护区过去30 a的保护成效,我们于2011年秋季采用直接计数的广义样线法开展梅花鹿种群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梅花鹿数量为365只,密度为2.92只/km~2,近年来梅花鹿种群增长较慢。经过30 a的保护,该保护区自然植被正在演替恢复。然而,当地的顶级植物群落可能并不是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因此,近年来,梅花鹿向保护区外扩散趋势明显,由此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中国最大的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种群,数量约300~400头,还有金钱豹、云豹、白颈长尾雉、白鹇、狼、豺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多次科学考察研究的基础上,2004~2007年,桃红岭保护区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桃红岭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其中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是首次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6.
综述棕背伯劳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棕背伯劳色型分类存在的问题及色型多态现象产生的内在机制,同时综述了棕背伯劳的食性和繁殖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